读《看见》有感800字
作者:川成 时间:2019-12-09 16:40:50 我要投稿!
【第1篇】
《看见》是一本反响很大的说,作者以朴实的对话形式,讲述了一个新闻人讲如何做新闻报道,一个新闻记者的成长历程,每一个报道都倾入了作者深深的情感,与报道对象的、与同事的、与领导的、与现实生活环境的,这种情感包含同情与支持,挣扎与无力,对抗与憎恨。这一本书,每次读来,都有不同的感受。
(一) 真实真诚 :
真实真诚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尤其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真实是基本的职业道德,但是,面对着来自各种各样的诱惑,各色的舆论和压力,很多人在前行的过程中就丢了这一品质,迷失了自己。但是,柴静却一直坚持了下来,十年如一日,坚持报道新闻最真实的部分,无论这份真实是多么的血淋淋,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承受多大的压力。面对新闻,她追求的就是一份真实,在真实之下唤醒人们的意识,让人不断思考,真诚待人,真实面世,人才能是活着,而不是生存。很喜欢她的一句话;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的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款两,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我们的世界,需要我们真诚以待。行走,别丢了最初真实的自己。
(二)理想
这是一个理想备受责难的时代,在理想能当饭吃吗的质问声中,多少人的理想黯然失色。但是卢安克的存在,让理想再一次变得强大,那么的震撼人心。柴静所言:从世俗的意义上说,卢安克做的事情没用,没效果,不可效仿,也不可推广,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种令人心恍然震撼的力量。我看来,这一种力量,就是对理想的坚持。卢安克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一腔热血践行自己的理想,最后还要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与不理解,他一步一步的坚持,就是随着理想的漂流。他的教育理想,各种碰壁,他的坚守与挣扎,让人感动。真的,理想,是自己与自己发生的事,也是与他人发生的事。十年来,柴静也在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做以人为中心的新闻.我想,这大概也是她被民众所喜爱认可的理由‘
滚滚红尘,熙熙攘攘,我们也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过程中的艰难,如何才能让我们坚持理想,有朝一日,目标达到后,面临的红灯酒绿,我们又该如何坚守自己的理想。唯有不忘为何出发,征途漫漫,且行且记。
【第2篇】
是的,又是这本《看见》,这个暑假我确实有看其他的书,但是关于《看见》,我想说的太多了,单是之前的一篇完全不够表达我想法的全部。
这次我想写的事来自于第一章:只求了解与认识而已。2006年两会期间,网上有段视频热传,是一只猫被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女人踩死的过程。作为记者,柴静在两会结束后立即采访了拍摄者和那个踩猫的女人。但是,令我感到愤怒或被爱的,不仅是那个女人,还有那个视频拍摄者,作者采访他,拍摄这个视频的原因,只是为了钱,拍一次两千,比工资高,不违法。作者问他为什么拍摄后渐渐麻木了,他回答,利益。他与作者的朋友聊天,他问作者的朋友,如果给五百万,让她养的猫当她面踩死,答应吗?她拒绝,价格越来越高,“一亿!”正如文中写的“她脸上像有个顿号一样。”他像是骄傲的说,“你只是不会那么轻易的动摇你的底线,这是你和我的区别。”
作者没再多写,正如文章题目一般,只求了解与认识而已。记者自提供信息,让我们去想。
刚开始看,有愤怒么?有。因为他就那么直白得告诉镜头前的人,利益比猫的生命对他说更重要。从未感到这个想法是阴暗的,甚至没有一丝一毫去做辩解。
后来,到后来我再想到他,感到的是悲哀,不仅是为他感到悲哀,是为人类,为自己。万物都是有生命的,对吧?动物有生命,有思想,那虫子呢?虫子也一头生命,也有思想,那么人们为因一只猫的死感到愤怒,却觉得一只好好的花蝴蝶被你的孩子无情的踩死无动于衷。且不说虫子,蝴蝶什么的,人们一边吃着青蛙,一边大骂电视中报道的踩猫的女人,撒青蛙难道不残忍?吃青蛙难道不残忍?为什么没有人说,我们吃的青蛙可怜?只是因为青蛙没有猫可爱罢了吧!
所以,最令人悲哀的难道不是人类?说着将动物当做同类爱护,一边吃着野生兔肉;在用木头制成的纸上写着“爱护树林,从我做起”;一边说万物是平等的,一边用鄙视的眼光看着异类;一边说心里心灵美最重要,一边买光鲜亮丽的衣服。
我写这些并不是因为我就那么说到做到了,我也是那个说着把学校当成家,又不好好打扫卫生的那个。但人为什么要说那一些仔细一想,就知道是自相矛盾的话?
因为好听?因为形式?大概,只是习惯扯谎罢了,我怎么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