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有独钟——钱钟书》读后感800字

读书,奏一曲青春生命的合唱 —读《书有独钟——钱钟书》有感

才情学识谁兼具,新旧中西子竟通。大器能成由早慧,人谋有补赖天工。 ——吴宓赠钱钟书

还记得初识钱钟书是因为那句:“您觉得鸡蛋好吃九行了,何必去寻找那只下蛋的母鸡呢?”从那时起,就一直对这位闻名中外的大文豪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今年暑假,在我读了《书有独钟——钱钟书》后,更是钦佩他对书籍的热爱。

钟书、钟书、钟情于书。在张俊写的关于钱老的这本传记中,无处不无“书”。在他刚满周岁的“抓周”仪式上,他便紧紧地抓住了书,于是钱家老爷就给他取名为“钱钟书”。而钱钟书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博览群书。无论是在东林小学还是在桃坞中学,他的语文、英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读闲书、读散文、读英文著作。后来,在清华园中,他的功课也是外文系中的佼佼者,这一切依然得益于读书。

无论是在去往北京的火车上他与卞之琳关于“吃食”的争辩,还是在清华宿舍他与杨绛先生关于史学、哲学的谈论,都使我惊羡不已。这引起了我对书的思考:读闲书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钱老用现身说法告诉我们:有!苏轼曾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欧阳修也说过: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兴趣广泛之人,因为他们有敢为人先的精神,更因为他们有渊博的学识。钱钟书先生不是无时无刻都在写作,但他一定是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因为他时时刻刻心中都有书。

再高深的学问也是从“a、o、e”开始学起,打下扎实的基础甚至比写出十卷文章还要困难呢。读书的过程就是养心,而知识的富有可以颐养身心。钱老为何能如此博学?因为他爱书、嗜书如命、懂得读书的乐趣,许多知识自然也就融会贯通了;同时他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这也就无疑他会在人才济济的文坛脱颖而出了。

我虽不是像钱老那样痴迷于书,但也是个爱书之人。读李清照,我仿佛体味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的孤寂悲凉;读曹雪芹,我欣赏宝玉的洒脱但也怜惜黛玉的葬花;读朱自清,我看到了父亲那一抹佝偻的背影和那一池清香四溢的荷塘......在我享受阅读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的积淀也与日俱增、对阅读的理解深度也得心应手、对书籍的热忱也日益浓厚。我无意成为钱老那样的满腹经纶的大学者,但我却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读书的甜头。

鲁迅先生说: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来无路可走。钱老对书的热爱成就了他的文学梦,但愿我也像他一样在快乐阅读中放飞梦想,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