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文集读后感800字

扔掉那些“盒子”

——读张晓风文集有感

“蛋糕吃完了,这盒子怎么办呢?”我看着眼前制作精美的蛋糕盒,出声嘟囔着。

坐在对面的母亲抬头:“还能怎么办?扔掉啊。”

我摇头:“可是这个盒子装过这么好吃的蛋糕呢!”

母亲叹了口气:“你又来了,这盒子留着又没有用处。”

“怎么没有用?这可是我攒了好久的钱才买来的蛋糕!自然要留着盒子纪念一下!”我反驳。

母亲指指墙角堆积的礼品盒:“那这些呢?”

我如数家珍:“这个是去年中秋小姨送我的礼物,这个是叔叔送我的生日……”

“好啦好啦!”母亲打断我,颇为无奈,“你都留着吧!”

就这样,房间的角落被我塞得慢慢满满的。

认识的改变从这个假期无意中读到的张晓风的文集开始的。

那天,我翻开新买的散文集,一篇篇的翻阅、品味,沉浸在文字中。很快,我就被一篇名为《盒子》的文章吸引。

“这个作者应该和我一样喜欢收集盒子罢?”我想。

细细往下看去,却发现并非如此,当看到作家认为“装过更好的东西的盒子也都丢了呢!”这句话时,我怔住了,不知不觉的放下书,望向角落里积堆成丘的盒子,心中重复这句话:“装过更好的东西的盒子也都丢了呢!”

是啊,生活中许多东西像是盒子,那些盒子比我收集的更加精致、漂亮、有意义,可还不是丢掉不少么?装过童年的“盒子”,装过财富的“盒子”,装过幸福的“盒子”,还不是说丢就丢!

回过神,接着看下文,作者她悲愤地说:“装过莎士比亚全部天才的那具身体不是丢了么?装过王德尔,装过撒母耳贝克特,装过李贺,装过苏东坡,装过书法家台静农的那些身体又能怎么样?还不是说丢就丢!丢个盒子算什么?只要时候一到,所有盒子都要丢掉!”

莎士比亚写出这样伟大的戏剧,还是不能保留自己的“盒子”;李贺和苏东坡拥有那样的才气,可仍然不能避免丢掉“盒子”;台静农写得一手好字,“盒子”却还是被丢掉。我的盒子呢?装过什么?美好的回忆?这些应该放在脑海里!回忆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惜物之情”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这个世界,善舞的,舞低了杨柳楼心的皓月。善战的,踏遍了沙场的暮草荒烟。善诗的,惊动了山川鬼神。善于聚敛的,有黄金珠玉盈握……而至于他们自己的一介肉身,却注定是抛向黄土的一具盒子。而这些盒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曾经装过怎样好的东西。

看来,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层,而是在极深极深的内里。

我又将视线聚焦在墙角那堆盒子上,心中叹道:“把它们丢了罢,曾经装过那么美好的回忆,也就够了。”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