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三绝”

今年暑假,我在爸爸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又读了一遍《三国演义》,清朝人毛宗岗将《三国演义》中刻画出了三个典型人物,称为“三绝”,即“义绝”关羽、“智绝”诸葛亮、“奸绝”曹操。对此,我倒是有一点儿自己的小小看法呢。

称关羽为“义绝”,我觉得是很恰当的。不说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便是他的坐骑赤兔马在他被擒后绝食而死,就很能说明关羽的“义”了。因为一匹马在主人死后,也为了他绝食而死,就这样还不能表达关羽的“义”,那么还有什么人能够有“义”呢!只不过可惜的是,关羽太过自大,不然便不会有败走麦城的结局了。

至于“智绝”我倒认为并不恰当,因为赤壁之战如果诸葛亮把赵云等放在最后,也就有极大的可能统一天下了。而且,在历史上的诸葛亮,远没有《三国演义》里面那样料事如神,所以在三国里面配得上“智绝”的,我认为周瑜才是最合适的人。在苏轼的念奴娇里有这样一段话是说周瑜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可见苏轼对周瑜的敬佩。而且宋徽宗时期,追尊其为平虎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但是“奸绝”曹操我就更不同意了。我们再把曹操和别的势力比较一下。刘备从小就是野心勃勃,连村里的大树还想当作皇帝的车盖,他这个皇亲真假也很难说,最后献帝还活着,刘备就迫不及待做了皇帝。孙权占据江东,鲁肃一见他就劝他要学刘邦,不要学齐恒晋文,后来孙权到底自己做皇帝,当然不是忠臣。刘焉在西川借口米贼当道不愿供奉朝廷,还制作天子车马,也是想取代汉室。马腾、韩遂本来就是叛乱分子,后来受招安的。至于董卓、二袁、公孙瓒、张鲁等人就更不用说了。曹操说“设天下无孤,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句话一点也没说错。 另外,我们分析一下三国演义里关羽的一句话,他投降曹操时有三个要求,第一个就是“降汉不降曹”,降汉,那就是说原来是刘备在和汉朝对立,从刘备最亲信的关羽这句话里看得出,刘备才是汉贼。前面我说的都是正史,演义是尊刘贬曹的,但即使罗贯中再巧言令色,谁忠谁奸还是露出了马脚!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