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传》读后感800字

站成一棵树——读《三毛传》有感

她是热情率真,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她是特立独行,最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她是孤独而又自由的灵魂。

她,是三毛。

无意中邂逅《三毛传》,我轻轻翻开书的扉页,小心翼翼地踏入三毛的一生。

懵懂年少,往事如烟。三毛看的第一本书是没有字的,时隔多年,她却仍能清楚的记得书的名字----《三毛流浪记》,缘分是多么奇妙的东西,“三毛”成了她的笔名,伴随她走过那斑斓的一生。三四岁的年纪,当别人家的孩子只钟情于玩泥巴时,三毛却把家里的书翻了个遍,她沉浸在图书王国中,编织着只属于自己的童话。从童话故事到散文报刊,再到中外名著,成堆的书籍,赋予三毛这个小姑娘惊人的天分,也留给她一颗敏感的赤子之心。时光荏苒,流年翩跹,有些梦想,有些执念,早在花开花落之间埋下了伏笔,留下了悬念。

情感的归宿,沙漠的成全,“换我心,为了你,始终相忆深。”命运将三毛带到了荷西身边。没有鲜花,没有戒指,三毛和一无所有的荷西在沙漠坟场区的小房子里结了婚。一台桌子,一个书架,一张床垫,一套橱柜,在他人眼里粗糙而简陋的家,在三毛眼里,就是全世界了,一个属于她和荷西的世界。他们一起横穿沙漠,一起布置房间,一起走过风风雨雨,一起经历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有人问,什么是最好的爱情?我想,大概就是他们的模样了吧。

 流浪是灵魂最好的安放。三毛曾感叹到“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而她经历半世的流浪,却只为寻求灵魂的安放。撒哈拉,这个黄土沙漠,干旱枯竭,战乱频发的不毛之地,却是三毛用尽一生所爱的地方。她走遍这里的每一处角落,用自己生命的颜色为撒哈拉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这里成为开在许多人心头永不凋零的花,好友沙伊达曾问过三毛:“这儿有什么最吸引你?”“天高地阔,烈日风暴,孤寂的生活,连同这里无知的人,唉,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是呀,她自己也不明白为何热衷于这片土地,只是静静地作一只飞翔在苍茫大漠的天堂鸟,向往不羁,自由随性,点缀着属于自己的“撒哈拉”。

没有丝毫疲累,就这样静静地走完了三毛的一生-----一段只有四十几年却恍如几世的旅程。正如作者徐丹描述的那样“落入尘埃依旧美丽,历经沧桑仍然传奇。”那些深情的文字,那些迷离的故事,那些尽善尽美而又甘愿清贫的时光.....令伏案桌边的我读的如痴如醉。不幸的是,世间不再有第二个三毛,可幸运的是,那些散发着微弱余光的文字,在无数后人的心中,泛起层层的涟漪,沐浴阳光,熠熠生辉。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棵树,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埋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我知道,自己的心间也已然种下了一棵青苗,等待着独当一面,等待着郁郁葱葱。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