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傅雷家书》感800字高中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上海人,1908年生,著名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幼年丧父,由其母独立抚养成人。《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从1954年到1966年期间写给海外长子傅聪的书信集。《傅雷家书》和傅雷先生的译作及其对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音乐大师作品的鉴赏文论,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的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在给长子傅聪的一封书信中这样写道:“长篇累赘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到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偕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他首先要求儿子先学会做人,教导他要谦虚谨慎,做事严谨礼仪得体。困境中不气馁,成功面前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做一个“德仪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感情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对子女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然而剥去华彩的外衣书内的铅字却显出另一种人性化的温存。通读这三十二封家信,提到的问题有大有小;创新与突破;用人之道;看好你的钱包,让你的演讲充满魅力有宏观指导亦有不劳其累,不厌其烦的细微关怀,这岂止是一本大资本家的“商业忠告”呢?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交流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问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

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