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读后感800字
作者:李卓恒 时间:2021-02-01 21:23:05 我要投稿!
深潭中的惊鸿一瞥—— 读沈从文《萧萧》有感
悲悯吧,我的花朵,我的远方,灿烂的笑脸与一尘不染的躯体,依旧坐在原地,凉风习习。
——题记
浑然天成的美。
我想,她定是旅人远行的途中,无意遗失的一株山茶。后来又是被怎样有心的人捡去,寄放在多情的发间,凝结一生的爱。无法醉去的幻梦里,她,浅笑盈盈,出淤泥而不染,满怀对爱的憧憬,缓缓而来。
在如诗如画的湘西小镇,沈从文终于找到自身灵魂的摆渡人。像是衣袖于溪水中荡涤开来,萧萧纯洁无暇的心灵,柔软得令人心生怜惜。就这样,依着波澜的文字,我自成青花一朵,跟随她去梦一场山明水暖的景致,感受一回纯白如纸的感情。
倘若未曾遇见,她的人生是否能逃脱支离破碎的结局?
无法预见的苦痛,使这株山茶在璀璨的年华里,还未来得及绽放就已凋零。她善良、天真,希望每件事和每个人都好,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充满热烈的向往。却不料,情窦初开却身陷劫难,本一心憧憬的爱情化作坚固的牢笼,囚禁了她的灵魂。遍体鳞伤后,她变得懦弱,开始惶恐,努力蜷缩在自我世界的小小角落里,才找寻一丝的安慰。她把青春献给正牙牙学语的小丈夫,献给蒙昧的世俗,更献给无声的岁月。在那个年纪承受她本不应该承受的苦难,萧萧乏力的抗拒令人揪心。她本和其他的女孩子无异,可天不遂人愿,生活逼迫她凭借内心的力量来撑起一整片生命的天空,沈从文称之为——“命运”。
或许一开始,会觉得萧萧的故事是个偶然。可当她抱着新生的毛毛,迎接儿子的童养媳,我有种恍如隔世之感,那熟悉的场景与多年前夫家迎娶萧萧如出一辙。我突然明白,所谓的偶然是谬论,生命的下一个轮回正在悄然上演。仿佛一粒石子落入无底的深潭,萧萧一生的喜乐悲欢不过是深潭中的惊鸿一瞥。
在人性与制度的对抗中,沈从文传达人性的胜利。这样的对抗,都是不自觉的,甚至带些自我抑制。在这些古老的村庄里,沈从文不动声色地搭建他心中永恒的“人性希腊小庙”,渴求“一个人的村庄”,来安放他的灵魂。而萧萧,如同暖风一般的女子,路过他的心,留下深浅不一的烙印。看吧,这就是他要找的人,这就是他“一个人的村庄”。
然而,透过不同的视角来看,萧萧又总受到幸运之神的私心眷顾。虽说苦难接踵而至,但她每次都侥幸逃脱,化险为夷。在这近乎封闭、民风淳朴的小镇上,一个丢失贞洁的女孩,有了别人的骨肉,却母凭子贵,守着那个被岁月眷顾但早已箍紧的秘密,奇迹般地从此过上波澜不惊的生活。在向前摸索的过程里,她丢失了原本最纯真的爱情,却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如果你和萧萧的心没有距离,就应该为她庆幸:一路丢盔弃甲,跌跌撞撞地前行,但素心未泯,真诚依旧。回到现实,生活也往往如此,没来由地让你陷入无尽的绝望,却又一次次抛掷出希望。就像这个世界,有着无数的洞穴。一个入口连接着一个出口,它们重叠、相连,在你踌躇不前时又给你行走的提示。当你走出去,踏进来,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只不过再也不是从前的那一个。
再者,相比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平民的感情,不求惊天,不愿动地,但它自有一股震慑人心的力量,那是低姿态的,生活的。萧萧虽然未能收获美满的爱情,却坚守着对丈夫的承诺,保全自己的家庭。就像泰戈尔说的:爱是理解的别名。在他对爱的定义里,我看见嵌在灵魂上闪光的羽片。当然,有人抱怨这支纯朴的歌,没有优美的开头,并且囫囵收尾。梦想的羽翼折叠起来,各自回到各自的凡俗里,数着日子过生活,从此水波不兴。
张小娴曾说,“当别人说你看起来总是那么平静与淡然,只有你自己心里知道,而今的平静与淡然是用多少眼泪学回来的;此时此刻的波澜不惊,又是曾被多少波澜几乎淹没过。生命中所有的挫折与伤痛、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造就你和锻炼你。”风浪之后,海面一片平静,人心何尝不是如此?既然无法判定怎样的路途才是萧萧的皈依,与其让她的人生多添上数十道伤痕,随遇而安已是万幸。
奇妙的是,我复杂心境的改变得益于与萧萧的相遇。这故事就是人生的缩影,它透过历史的洪荒把无比宏大的生命凝炼成质朴的字句,留给有心的人歌唱。走近萧萧,我就懂得纪伯伦在说“希望是一半生命,淡漠是一半死亡”时的悲凉心情。
生命中所有对美好的期许,在此刻都化作虔诚的字符,带着时间之外的自己继续那场简简单单的梦。如同驻足城中的街口,面对如织的人流,面对光鲜四射、疲于奔波的匆匆行人,努力忽略生活背后的伤痛,忘情于自我。他们都和我一样, 我是千万人中的“萧萧”,而他们,是“萧萧”中的千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