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灿烂千阳》有感800字
作者:李卓恒 时间:2021-02-08 14:41:50 我要投稿!
【第1篇】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读《灿烂千阳》有感
我不知道是否要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才能驱散命运带给她们的阴霾,但我相信,在那短暂的时光里,她们确乎就是彼此的太阳,是彼此最深的羁绊,是彼此的心灵之光。——题记
当昔日人声熙攘的城市只留下断壁残垣的时候,当耳边的笑谈被导弹的破空声取而代之的时候,当面包与牛奶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是什么在维系着人与人之间脆弱不堪的关系?我想,是羁绊。它如同灿烂的太阳一样,可以使人在乱世中汲取微薄却足以令人安心的安全感,可以赋予一个眼神以温柔的意义,可以使人同时救赎他人和自己。
战争——它夺走了莱拉所有的家人,夺走了空气中的欢声笑语,夺走了工作、食物和人们本应宁静的生活。空中飞扬的风筝被火箭弹和轰炸机赶出自己的领地,人们抱着自己同样瘦骨嶙峋的孩子匆匆赶往恤孤院。人们的命运被系在手枪的扳机上,一旦扣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
暴力——“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头总是指向女人。”可除了面对拉希德的冷嘲热讽与无来由的殴打之外,玛丽雅姆和莱拉要面对的还有街上巡逻的塔利班士兵,只因他们那毫无道理可言的禁令。
但是,无论现实如何残酷,人与人之间的羁绊,总是能在层层绝望中找到稀薄的空气与贫瘠的土壤,生根,发芽。
从始至终,莱拉从未停止过向玛丽雅姆表达善意与爱。对于她的不公正,她包容;对于她的挖苦,她忍受;对于她的无视,她默然。这一切,只是因为莱拉心中认同玛丽雅姆的不幸:她暴躁的丈夫,她低下的地位,她无法生育的残酷事实——她那不公的命运。而玛丽雅姆从小到大所缺少的,恰恰是认同与理解。或许在她童年时法苏拉赫毛拉曾经给过她一些——可那远远不够,对于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来说远远不够。因此,当她意识到莱拉给予的善意与爱时,心中即便有再深的芥蒂,也难以继续存在。
而在最后,玛丽雅姆为了阻止拉希德的虐待,突破了自我的桎梏,做出了她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反抗时,是什么使她做出了这种“罪恶”的事情?“他已经从她这儿夺走太多,她不会看着他把莱拉也抢走。”“这么做的时候,玛丽雅姆突然想起,这是她第一次决定自己生活的轨迹。”我想,是她和莱拉之间的羁绊。是她们间的羁绊,使她挥下了那一锹,斩断了自己的迷茫。
除此之外呢?我想,是因为她还发现了莱拉生命中的希望。塔里克的意外出现像是迷雾中的一道光,穿透了莱拉浑浑噩噩的生活。玛丽雅姆深知,莱拉本不该这样,她值得不受任何人的侮辱与殴打,去更好的地方,过上没有士兵与导弹的生活。而她无法放任拉希德破坏这种可能性。因此,在他将要扼死莱拉时,玛丽雅姆没有犹豫地杀死了拉希德。在这一刻她们之间的羁绊使得玛丽雅姆放弃了自己,她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莱拉能有一个和塔里克一同度过的美好未来,一个不包括她自己的未来。
羁绊,可以使两个人成为精神上的共同体,可以让人打破桎梏。即使肉身消逝,它也仍然存在生者的心中。"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我不知道是否要有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才能驱散命运带给她们的阴霾,但我相信,在那短暂的时光里,她们确乎就是彼此的太阳,是彼此最深的羁绊,是彼此的心灵之光。
【第2篇】
尽管生命充满痛苦与心酸,但每一段悲痛的生活中都能窥探到希望的阳光。
——题记
尽管年龄相差数十岁,尽管来自完全不同的城市,尽管接受过大相径庭的教育,尽管成长于相差甚远的家庭环境,但玛丽雅姆和莱拉,这两位带有悲剧色彩的女性的命运之路,却被两场一样身不由己的婚姻生生地捆绑在了一起。起初,谁也未曾想到,她们终将会相互依赖、休戚与共。
年长的玛丽雅姆,在她的童年记忆里,自己是母亲娜娜口中打碎了传家宝的该死的小哈拉米,却是身份高贵的父亲眼中的至宝。她用十一块石头代表着父亲的十一个孩子,而作为哈拉米的自己永远是排在最末端的、孤独的石头,可她坚信在父亲的眼里,自己和其他十个兄弟姐妹一样重要。
而一切虚幻的幸福都在玛丽雅姆的十五岁生日那天被打破了。那天,当她在父亲的豪宅前做了一夜后仍未等他到的出现时,她明白了,原来自己是父亲的耻辱,是那块暗淡无光的第十一块石头,从来都不是珍宝。
她被迫嫁给鞋匠拉希德,默默忍受了7个孩子的流产和拉希德的暴力折磨长达十八年之久。
而此时的少女莱拉,相较于玛丽雅姆的惨痛,以及常年遭受压迫和排挤的阿富汗妇女们,显得尤为幸福。她有着一个开明的父亲,和青梅竹马的玩伴塔里克。可为战争所迫,父母遭流弹炸死,后又为人所骗得知塔里克在前往难民营的路上死于烧伤。悲痛欲绝的莱拉带着一个惊天秘密嫁给了拉希德。
玛丽雅姆和莱拉,原本是水火不容的两个人,但当玛丽雅姆知道了莱拉怀有塔里克的孩子之时,她们放下了一切恩怨,静静地守护着塔里克留下来的生命。
但玛丽雅姆为了保护深受拉希德虐待的莱拉,用铁锹杀死了企图扼死莱拉的拉希德,用自己的死换取了塔里克和莱拉永远的幸福。
读到故事的尾声时我总是唏嘘不已,为玛丽雅姆的苦难和高尚的心灵而悲,为莱拉跌宕起伏的命运而感叹,最能触动我心灵的,是阿富汗妇女在国家和社会的双重压迫下依旧在绝望中创造着微弱光芒的顽强不屈,是永远不向不公命运低头的倔强,是她们不断走向与男人平起平坐地位的一线希望的执著。
“灿烂千阳”这一书名取自于赛依伯的诗篇《喀布尔》,诗中有一句:
喀布尔的每条街道都令人目不转睛
埃及来的商旅穿过座座市场
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
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一千个灿烂的太阳”是赛依伯用以比喻美丽的喀布尔妇女的,因此“灿烂千阳”也就喻指着阿富汗的女性们。及是在最黑暗的夜晚,她们依旧是充当路灯的带来温暖和光明的太阳。
对于莱拉,这份光明体现在她从不屈服于丈夫的毒打,也不会在玛丽雅姆遭受非人折磨的时候束手旁观,她总是不断地反抗着命运的不公,不停地给与身边的人温暖与力量,在她的世界里,绝望与微弱的希望同时呈现。
而玛丽雅姆的经历则更让人心痛,当她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上时,她是一个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女人。她以朋友、同伴、监护人的身份离开了这个世界,以母亲的身份。她终究成了别人眼中的重要人物。她生来是一颗杂草,一个卑贱的哈拉米,但对于她的结局,她觉得是圆满的。她终于也成为了那一千个灿烂太阳的其中一员。
我希望终有一天能看到,一千个太阳的光芒会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