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800字高中

【第1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题记

看到扉页上的这句话,我的心不由得剧烈的颤动了一下。

在“回家”这一小章节中,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文中的那句话大致是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间。而这个“家”是一段怎么的时光呢?带着问题,我继续读了下去。

我想母亲想回到的家不是一个冰冷的建筑屋,而且母子子女同生活在一起的家。时光匆匆,恍若白驹过隙 。我们从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变成了现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朱自清老先生的《背影》 一文中写道:儿子要回北京念书。在车站父子分别之际,父亲提出要给儿子去买几个橘子。以父亲那肥胖的身材,走过月台,穿过铁道,爬上爬下的很是不方便。临别时,儿子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直至再也找不到,湿了眼眶。父母们总是这样,用着最平凡的方式来表达对我们的爱。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承受爱我们的人追逐的目光。多年之后回想这样的一段时光,你肯定会莞尔一笑。

时光总是弹指一挥间。人,一个一个走掉。在很长的岁月里,屋里愈来愈静,听得见的只有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

多年之后,当我们再次回到家里的老房子里,看着那颓圮的篱墙,望着那墙上挂着的摆钟,往事历历在目。院内的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都觉得凄凉。老房子依旧还在那里,可是当初生活的人都不在了。从前周末时候,父亲骑机车去菜市场,大女儿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黄昏时,母亲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晚上,母亲把滚热的牛奶搁在桌上,我们不说话,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一眼,只是笑了一下……

或许,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或许,这就是妈妈所要的时光……对于痴呆的母亲,作者是这样形容的:“妈妈是那个搭上‘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我觉得我们也一样。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而我们,是有多大的幸运才换来了今生的父母、母女的缘分。我们应该珍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也应当正确面对失去的一切。

【第2篇】

真的不必追?——读龙应台《目送》有感

时光流逝,它无情地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当我真正的读完这本书时,重新翻开这一页,我的心不由得沉默下来,泪水湿润眼眶。为什么“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从小到大,我的衣食起居都是由父母负责,包括我的学习。厌烦了父母在我写作业时,在我耳边的唠叨;厌烦了父母整天无数次的争吵;总之,厌烦了他们的一切……

中考考完试后,我就“立志”无论上哪所高中,我都要住宿。哪怕是县里最差的一所学校。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就准备好“离家”的一切。

步入高中的第一堂课就是离别。妈妈为我打点好行李送到寝室。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寝室,看我的寝室到底是什么样子。

然而,我却忽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背影。夏天的燥热还未消去,我的心却早已进入秋季。妈妈弯着腰,窗外的风,时不时刮来。微风里,几根银丝在风中摆动,显得多么刺眼!幽黑的皮肤和那壮实的小腿,与我同寝室的同学显得格格不入。

临走之前,她像往常一样安排我的一切,重复她那说不完的“咒语”。我只好敷衍地回答:“知道了,知道了,你能不能回去?”

上个星期,她送我返校,由于换季,我带了不少东西。她坚持要把我和我的东西送到寝室。我却坚定地不让她把我送到寝室,我说:“我一个人行,都长大了!你能不能回家干你自己的事情?”我越这样说,她越执意想把我送到寝室里。终于忍不住的我气冲冲地拉着行李箱,消失在她的面前。

拖着厚重的行李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内疚,当我快要走到寝室的转角口,回头,隐约而又清晰地看到用心良苦的母亲,站在那里盼望着孩子一切安好,期待着母女之间下一次再见的身影。而我的背影,却好似冷漠无情地说:“不必追!”

今天,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我应该珍惜此时的快乐和幸福。我在一天天地长大,而父母在一天天地变老。离开父母是早晚的事情。我陪伴父母的时间将越来越少。但,真到那一天,让我情何以堪?

感谢龙应台的《目送》,让我下决心对父母好一点,再好一点。

因为,时间在流逝,岁月不饶人,亲情不等人,陪伴要趁早。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