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克的灯光》读后感800字

爱尔克的灯光

有时,我会把自己比作一个在黑暗中行走的人。一无所知,漫无目的,迷茫又惆怅,因为我真的不知道,我将何去何从?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人生意义在哪里?初中时,巴金先生的《爱尔克的灯光》陪伴并鼓励着我走过一段路,那种感觉很久很久都不能忘记。但后来,我渐渐发现那种动力慢慢从我的生活中退去,我丢掉了那盏照亮我前行的路的灯。那时,我才明白,一盏灯,对于一个在黑暗中行走的人,是多么重要。

我开始躲避,躲避自己不想面对的一切,直到我遇到了那盏叫做《何谓文化》的“爱尔克灯光”。《何谓文化》从四个方面阐述文化:一、学理的回答---收录了一些作者在世界各地的演讲;二、生命的回答---作者通过几位文学巨匠的故事对文化的理解;三、大地的回答---选取一些名胜古碑见证文化;四、古典的回答---将经典故事翻译成当代散文也是对文化的一种回答。通过全书对文化的讨论,我又找到了那种久违的力量,信念的灯光。

书其中最令人动容,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几位文学巨匠的故事,他们用生命轨迹最好的诠释了文化。谁的人生没有困难?谁不是经过风雨后才破茧成蝶?大导演谢晋家中有三个智力有缺陷的孩子,一个如此优秀的人,每天回到家的时候,还要面对这样一个家庭!我无法想象,自己智力出现缺陷,我的父母会是什么神情?谢晋导演坦然面对不幸与苦难,他对他的每一个孩子都无比热爱、无比珍惜。作者在书中说:每次回头(看他的孩子)那神情,能把冰山融化!“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使我想到一段话,苦难往往能造就一个人,能够助人登上巅峰。我们需要做的是默默承受他,化阻力为动力。这是《何谓文化》给我的第一个启示:让苦难点缀你的道路。

《何谓文化》让我对巴金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巴金先生活到了一百多岁,他为人朴实,不是闯将,也不是会高声呐喊的人,他用温和的眼光,坚持着社会主义的原则做事。一个在“文革”时期被打倒的老人,开始反思我们曾经的错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能够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不光有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的滋养,更应有坦诚磊落的态度与胸襟。同样是法西斯战败国,德国总理在受害者墓碑前下跪,而日本右翼分子却选择修改日本历史教科书,企图篡改历史,孰对孰错,一目了然。所以,面对错误,我们要有正视他们的勇气和态度。人难免犯错,知错就改,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这是《何谓文化》给我的第二个启示:正视你的错误。

个人认为,全书中最令人深思,最悠远的,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何谓文化?无论是谁都很难说清楚,但回答了何谓文化,我们不得不面对紧接着的问题,我们该怎样传承文化?或者再问让谁去传承文化?我们身边确实有高中生没读过《诗经》、没读过《离骚》,甚至不知道尼采,看到“怀瑾握瑜”居然只会想到周瑜,如此啼笑皆非。历史的重任终将落到我们一代的青少年,每想至此,总会内心弱弱的问自己一句: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作者说,文化其实都在我们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文化人,你只要闪现出一个非常好的文化风范的话,周边也会受到你的影响。浩浩五千年中华文明,摇曳多姿,辉煌巍峨,浸润和滋养中华民族。一个人或少数人不可能完成传承文化这样庞大的任务,但是,只要每个人在自己的领域尽自己的一份力,努力营造一种好的文化氛围,就一定有所改变。人尽其责,大道始行,文化才能更好的传承;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法顺应时代的人终将被历史淘汰!

我又找回了我的那盏“爱尔克的灯光”,闪耀着指引着我渺小又迷茫的心,坚定不移,昂首阔步地走下去!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道路,但我会用自己的生命证明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作一盏“爱尔克的灯光”在自己的道路上努力着。我坚定的相信,只要奋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执灯的人!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