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读后感800字

别 有 一 种 秋——浅析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秋,在文人的笔下,大多是萧瑟肃杀,寂寥凄凉的,历来就有“秋之心乃为愁”的说法。然而,心境的千差万别,所展现的悲秋也就各有所不同。在郁达夫先生的名作《故都的秋》中,这秋,则表现为很“清”,很“静”,而且很悲凉,这清、静的秋景,尤其是这悲凉的秋中的心绪以及这情景中交融所渗透的意蕴,真是太让人寻味了。

作者对于秋景的要求,是相当的苛刻。是由于南方的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故而,作者要不远万里,从杭州赶往青岛,从青岛赶往北平,将故都的秋让自己看个饱,品个够,赏玩到十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故都秋景都能使他满意,你看,就连“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景,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拓寺的钟声”都成了“昨日黄花”。他要的秋,是一种更“自然”的秋,更“原色”的秋,更“朴实”的秋。显然,这种秋,已不是一般的纯自然意义的了,而是渗透了作者浓厚的主观情调的景观。那么,这样的秋到底在哪里呢?

且让我们先看,身居破屋,“泡一碗浓茶”,看那“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空”,听那“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也可“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静对着像喇叭似的蓝朵”和“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在这里,作者不动声色地把他的情寄寓到看似寻常的景物中,让他的情通过景,字里行间洋溢出来,感染我们,便得我们渐临其境,感受着一种别样的情韵。

再让我们感受一下“脚踏落蕊,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还有“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四周仿佛万籁无声,但又不是太死静,还漏下一些声息——秋蝉放出的哀弱的秋声。这一微妙的组合、细腻的描写,不仅使秋“活”化起来,而且使得清幽而又有点儿落寞的情绪愈益明朗。而这些感觉又都是毫不刻意地一点点地浸入到我们的身心之中,让我们在这种充满情韵的层层包围中,近距离地聆听清秋的呼吸,坐看静秋的风韵,细数悲秋的律动。

这还不够,一副水墨写意画又迎面展开了,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用“缓慢悠闲的声调”长叹“一层秋雨一层凉。”这一幅秋人秋雨说秋图,只寥寥几笔,就借都市闲人之口将隐没于作者心底的苦闷和寂寥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了。至此,作者笔下的秋,就更具其情韵了。

读了这些文字,一阵阵郁郁的悲凉不禁袭上心头。30年代中期躲避白色恐怖,隐遁山水之间的作者形象油然而生。但同时,那种不经心的表象下所深藏的眷念、忧虑和落寞。正是这种特有的情感,才使得作者对故都之秋体察得如此真切,品悟得如此深刻,点染得如此细致。作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唱三咏,步步迭进,在秋声、秋色、秋态、秋风、秋雨的层层渲染中,引领着我们走入秋的世界,从听觉、视觉、触觉和情感上,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去感受他别有的欲说还休的故都的秋。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