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悲伤的城市》读后感800字

温暖与心灵的碰撞—— 读《没有悲伤的城市》有感

祥弟断定,这样的地方得换个名字叫卡洪莎。对他来说,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没有悲伤的城市”,他相信总有一天所有的悲伤都会消失,孟买会获得新生,变成没有悲伤的城市。 

——选自《没有悲伤的城市》

这是一本令我在品读过程中感动得热泪盈眶的书,它的每一处情节都充满着毁灭,却又很意外地让人体味到温暖。小说中加拿大作家艾拉尼给我们描绘了战争的混乱与动荡不安的孟买。反映当时印度底层社会的现实。他的朋友们在为梦想而不懈地努力着,也可以看到宗教之间的冲突,人性与生存规则的矛盾,他们的年龄阅历与世道的不符、个人情感与社会制度的对立,这些都给他带来无尽的悲伤。而这些都是永远无法抹去的。

从文中可以知道,祥弟的身世是充满悲伤的,他出生便被父亲裹着白布抛弃。所幸的是他被孤儿院萨迪克太太收留,过了10年的安宁时光。他有一般孩子的天真,但从他的行为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孤单的人,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未来的向往,但也心揣着悲伤。

一个十岁的孩子,在最无助、最混乱的世道,用坚贞与智慧,捍卫自己纯真的梦。其实祥弟的梦很简单,他只是希望世人少一些悲伤,孟买能变成没有悲伤的城市,“他相信所有的悲伤都会消失”。这是祥弟无论处在怎样的困境下都抱有的美梦。

掩卷沉思,我的心被文中那些残忍的细节揪得生疼,我不敢想象他们的生活,现实与梦想强烈的反差令我不寒而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没有悲伤的城市,它象征着友爱、亲情,以及生命的重生。祥弟在这座城市里艰难的生存着,一次次的迷茫与打击,让祥弟愈加成熟,人性的残酷,并没有使祥弟丧失自我,依然是那个善良、勇敢的祥弟。特别是本书的结尾,古蒂唱的歌展现了绝望之下潜藏的强烈愿望。这仅存的希望超越了现实,不仅仅让两个不幸的孩子振奋起来,也让读者为之一振。

走出书本,我加想起同学们在学校、家庭的表现,他们时而愤愤地抱怨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不满意食堂的饭菜,身上穿着厚厚的衣服还嫌衣服不是品牌,每天上学责怪爸妈给的零花钱太沙……这,这不就是祥弟仅渴望的最简单的幸福吗?要知道,我们所拥有的已远远超过他所企盼的。

冥冥回想中,我仿佛看到无臂琴师刘伟的双脚在钢琴键上飞速的跳跃,看到了保尔在生与死的斗争中表现的无畏,他们是时代的前进者。这些人,他们在绝望中的缝隙中寻找生命的晨光,在绝望中积蓄奋起的力量,他们是时代的强者。

—— 薄奠,那些童真的梦想

—— 踯躅,那些苦难的日子

—— 展望,那些未来美好的日子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强者,一个守望者,守望自己坚贞的梦。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