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有感900字
作者:张子怡 时间:2021-04-01 20:33:22 我要投稿!
诗词如画,一句翩若惊鸿
——读《人间词话》有感
小楼昨夜又东风,雨落微寒茶已凉。品词不觉烛渐灭,袅袅诗情入梦来。《人间词话》话人间。
动荡的晚清,支离破碎的故土,王国维仍在那坚持。他品读篇篇词作,与先代文人墨客对话,思想的碰撞、交织,凝华为庞然巨帙的《人间词话》。他用这样的方式坚守着中华文化的净土。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以境界论词,自己一生也追求着超然的境界。允任北大导师但拒收酬金,批驳晚清大儒的文章“无证不信”。只有他这种洒脱不拘的境界才能品出佳词中的情怀。如果没有丰盈的内心,怎能在词作中营造出浩然气象?他将境界分成三阶段,“望尽天涯路“直到“人憔悴”,最终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并非注解,而是他切身的体会。
“ 有我之境界”与“无我之境界”,是看待事物的两种方式。而当今存在着喧嚣浮躁的风气,人们还能找回那个自我吗?没有自我,何谈境界。每天接受嘈杂、繁多、毫无意义的话已成常态,还能听清自己内心的声音吗?不如静静的读读词话,而不是焦灼的拿着手机刷没有意义的信息。回想起自己最初苦苦求索不得的茫然寂寞,到如今衣带渐宽的憔悴,无悔。辛弃疾的美芹悲黎,李煜的血泪凝词,苏轼的三起三落,从词中你会发现人生的规律:人生必须要经历苦难。“玉经磨琢多成器,剑拔沈埋便倚天”。苦难是成功的垫脚石。青年人血气方刚,对待事物“多着我之色彩”,应当培养理性思维,学习“无我”,收获豁达与释然,终会发现灯火阑珊处有佳人静候。
词人以赤子之心写词,静安以赤子之心评词,我以赤子之心跨越时空与他们对话。无它,唯纯真而已。
王国维喜“不隔”,即追求词作中的纯真,情感的真诚。他认为词忌用典故,不需将文字反复修饰过于含蓄婉转。“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古往今来只有真景物真感情才能引发代代读者心灵深处的共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他们抒发的不是一时一地之感,而是几种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思绪。
纯真是一个听起来美好的有些诱人,又孤寂的让人有些畏惧的词语。怎样活出生命的本真呢?首先要认清真实的自己,读李清照的“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忆起最初的青涩。“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少年人总会有莫名的惆怅,如云般飘忽,“西北望射天狼”,豪情从未熄灭,梦想等待我们去实现。其次要真实的看待事物,保留自己的见解。读《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的评价我也不是完全赞同。他说“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羊之具,而词亦替矣。”但诗和词的兴衰受当时的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和牵制,所以有失偏颇。他常批评姜夔和吴文英的词,说是“隔”,但其实两家词风,不失清空孤洁,有亦梦亦幻的意境,不甚中肯。大家的见解固然精妙,可是我们对事物的看待,也要秉持自己的想法。和而不同才是君子之道,我们应当尊重和理解别人的观念,客观全面的看待事物。
读书,便是与作者的一场会晤。读《人间词话》不仅走进了王国维的世界,更是通过他这座桥梁,让我们走进了诗词的王国。
无论是巍巍青山壁立千仞,还是浩浩江河源远流长,当有一天,它们遇到了一双词人的慧眼,山水便有了悲喜境界,立意恒久。品人间词话,让千年文脉连绵不绝的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心里流淌。感谢文化的馈赠,采撷最美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