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900字
作者:张子怡 时间:2021-04-04 10:33:55 我要投稿!
海日生残夜——《家》读后感
《家》是一本讲述爱情,痛苦和斗争的文学巨著。这本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和黑暗,控诉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书中有三个主要人物,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将他们描绘得十分鲜活。我喜欢觉慧的反抗和叛逆,也欣赏觉民的理性和勇气。
觉慧是大家族中最早的觉醒者,是进步青年的代表。他向往自由,敢于斗争,批判封建,大胆争取个性解放。对于学生请愿和罢课活动,他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即使被祖父禁足,也挡不住他那颗赤忱的心。面对鸣凤,他毫不顾忌身份地位,大胆示爱,勇敢表达自己的爱恋。他憎恨旧制度,有人情、不冷漠。他从不乘坐轿子,哪怕是在寒冷的冬季;对独自哭泣的小乞丐,他会给予施舍;在舞龙的人被花炮戏弄的时候,他会提出严厉的控诉。“我们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应当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是觉慧对腐朽的旧势力和黑暗的现实生活的宣言。最终,觉慧以自己的满腔热情加入到五四运动的浪潮之中。
觉民似乎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进步却不坚定,总是处在守旧和进步之间。对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下层人”,他极少给予同情;面对学生游街和罢课活动,他无动于衷;他嘲笑觉慧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但同时他也是进步的,他接受新思潮的洗礼,思想开放。在祖父强制的逼婚命令下,他选择了逃婚,最终反抗成功。他足够理性,却不够进步,封建社会的冷漠特性始终浸透在他的骨髓里。
其实,在这本书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懦弱优柔的觉新。觉新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是受封建专制毒害的一类人的代表。他的懦弱无能,是在封建社会和家庭制度的双重打压下造就的。他逆来顺受,不敢反抗。他的胆怯软弱,彻底葬送了他的梦想和他的爱人。即便是在新思想的影响下,他也奉行“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在与觉民、觉慧相处时,他看报读书,接纳新事物,但在外人面前,他左右逢迎,极尽讨好。他被困在陈旧制度所铸的笼子中,固步自封,纵使他有些微先进的思想,也无济于事,他始终挣脱不了那“制度的笼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样坠入深渊还不自知的人,是何其可悲!
巴金曾在《激流》总序中写道:“尽管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正在什么地方总能看见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而《家》这本书,不仅是巴金先生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书,更是献给青春和生命的颂歌。
马尔克斯曾言;“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漂洒一地。”人生的道路本就荆刺丛生,但是“我们还年轻,我们要活下去,我们要征服生活”,要通过斗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且看生活的激流把我们载到什么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