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读后感800字

《雪国列车》读后感

“越过无垠的白色,从永恒冰封的冬天而来,从地球此端到彼端,疾驰过从不停站的列车。”这句话,高度总结了这本书。

写世界末日的书很多,但能拍成电影的很少,能拍成让观众深深震撼的电影更少。《雪国列车》就是这样一本书。读完这本书,我认为最能打动我的,还是那个深刻的叙述。地位的不平等,在世界末日还没有消失。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乘客们,从一开始我就属于前舱,你们属于列车的末舱,占好你们的位置。”

然而在这样等级森严的环境下,还是有人在进行着反抗。普罗洛夫就是这样的一群人的领袖。他生活在列车的最后一个车厢,毫无疑问,那是火车上最低等级的人所在的车厢。而促使原本沉默的普罗洛夫进行反抗的,是大兵强制带走了低等乘客的小孩,而那小孩的父亲,因为反抗用鞋子打了上等乘客,被强制砍了一只手。愤怒的普罗洛夫带领群众打碎玻璃,试图逃到上等车厢。每走近一点,他就越来越迷惑,气愤。早就应该消失的咖啡、烟草、植物园、水族馆、图书馆……原来尚存在车上。末等厢的食物,是用蟑螂制成的。永动机,被人们看作最神圣的东西。但到了最后,普罗洛夫才发现,一切都是谎言,所谓的永动机真正原理,只有列车长知道。

这部书让读者触动最大的,是里面的隐喻。其中最大的隐喻,也是最重要的隐喻,是列车长威尔夫特说,自己和吉列姆老朋友商量好,让他到列车的车尾,定期煽动底层人民进行革命。利用底层人民来削弱底层和上层人口,使列车保持平衡。列车里周期性危机的隐喻,直观地象征着阶级社会里周期性的社会危机。列车长对危机周期性的解读,也恰恰是剥削阶级自己对危机的解读。历史上,很多统治阶级就把历史上的社会危机和革命,解释为人类发展过剩,而生产力不够,导致的混乱,是混乱而不是进步。这种混乱削减了人口,也削减了与生产力的矛盾,从而又让社会重新回到稳定,当然是阶级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却认为是剥削的直接结果,社会不公平,尤其是经济上的不公平,导致危机周期性发生。

这本书,吸引人的,是它的寓意,是它的思想,更是它的信仰,“你还是决定要继续往前吗?”普罗洛夫每次都回答:“是的,直到走到首厢。”

“当你梦到了太多阳光,就会忘了树。”保护环境,同情他人,是阻止末日到来的最好武器。这,也是这本书最主要表达出来的期望。有了这些,即使那一天真正到来,我们也有充足的把握和自信去面对,而不会手足无措。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