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读后感800字

《蹉跎岁月》这本书已经很旧了,它的书页已经泛黄,但是,这里面的精神,是永远不会变旧的!这本书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通过对知识青年生活描写,极力鞭挞反动血统论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柯碧舟和杜见春的命运像小船一样,在政治风云多变的“大海”上漂浮不定。由于人们对他俩家庭出身条件的偏见,两个人想过轻生,但却因为信念,顽强的活了下来。

杜见春和柯碧舟家庭出身不好,自己又是知识分子,经常被别人看扁。他们在生产队里过着穷苦的日子,地里面种什么,就吃什么,连一点儿盐都没有。就是只能吃半个冰冷的窝窝头,他们仍然不觉得自己可怜,也不会低头丧气。要说杜见春和柯碧舟是怎么认识的,还得从柯碧舟做的一次好事说起。柯碧舟看见小偷要偷农民的钱,便阻止了他,小偷们很生气,他们把柯碧舟毒打了一顿,柯碧舟奄奄一息,全身上下又红又肿。这时,杜见春路过,会功夫的她把小偷们赶跑了,救了柯碧舟一命。他们俩为了帮助农民找回挣来的钱助人为乐,而差点丧命,是别人几乎做不到的。第二年春天,杜见春的爸爸被打成“走资派”,杜见春被分配到一个山脚下的小屋里。不巧的是,她刚住进去没几个月,就洪水暴发了,一瞬间,洪水就把杜见春的家淹没了。杜见春手忙脚乱的爬上了高处,回头一看,她的小屋连影都没了,他的全部家当都在顷刻间消失了。杜见春的不幸是没有人能体会的。她在山顶的树下,扯烂自己的衣服,撕成布条,准备上吊自杀!与此同时,柯碧舟看见下这么大的雨,预料到山上可能会发洪水,便跑上杜见春所在的山,恰好见到了这一幕。杜见春使出全身力气,往布条上一跳,她心昏意迷,痉挛发抖,在危急时刻,她垂荡的双脚被柯碧舟那一双有力的臂膀抱住了。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就这样,他们艰难的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电,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也是乡村发展不可少的。要用电就要有发电站,要发电站就得有钱,可是,这小小的村庄哪儿来的钱呢?杜见春和柯碧舟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就要为社会想办法,解决现有的困难。柯碧舟想了办法,便发表了一篇散文,叫《青青的八月竹》。这可轰动了整个村庄——需要用的钱不就在村庄的竹林里嘛!村里的人把造纸的良好材料——八月竹砍伐并卖给造纸厂,发电站就建造出来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柯碧舟和杜见春打不垮的精神;打不垮的信念。

杜见春和柯碧舟从上海来到了农村,待了十几年,他们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精神,得我们代代辈辈学习!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