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读一本好书800字《西游记》

暑假读一本好书——《西游记》

在中国,有一本举世闻名的书,它叫《西游记》。

《西游记》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它蕴含着古代人民的全部智慧。

明代的吴承恩写这本书的时候,朝廷和地方均是腐败不堪。小时候的吴承恩跟着父亲后面做生意,接触了社会上各个阶级的人,年纪尚幼的他就懂得许多人情世故。在他艰难的仕途中,他又了解到在他所处的时代,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贪官根本数不尽。他也常看到贪官污吏欺辱老百姓,尽管万般气恼,也无奈无法阻止。

于是,他决定写本书。

把贪官描绘成妖魔鬼怪,把朝廷中复杂的人际关系比成各路神仙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也是这本书充满浪漫色彩的原因。而这本书就是《西游记》。《西游记》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它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新门类,是中国的瑰宝、世界的瑰宝。

当然,《西游记》能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有它的传奇情节和值得深思的写作背景,还有它的文笔。“形容典雅,体段峥嵘。言语多官样,行藏正妙龄。才如子建成诗易,貌似潘安掷果轻。头上戴一顶鹊尾冠,乌云敛伏;身上穿一件玉罗褶,广袖飘迎。足下乌靴花折,腰间鸾带光明。丰神真是奇男子,耸壑轩昂美俊英。”这是《西游记》中黄袍怪前往宝象国认丈人,变作俊俏书生的描写,称之为“妙笔”实在不为过,立体形象地描绘出书生的出众外貌、潇洒言行、华丽穿戴......把一个儒雅学士的形象形容得惟妙惟肖。

还有这段“冲天百尺,耸汉凌空。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豁达窗轩吞宇宙,嵯峨栋宇接云屏。黄鹤信来秋树老,彩鸾书到晚风清。”这是唐僧师徒到达灵山真境界时看到的宛若仙境的美景,吴承恩如此描绘真是让人无比向往......

《奇葩说》中的詹青云曾举唐僧的例子阐明观点——“我们长大以后都知道《西游记》最简单的概念:唐僧取经。取经途中,每一次打斗都恰到好处,每一个妖魔鬼怪似乎从未真正伤害过师徒四人,每一场灾难都能在佛祖的安排下逢凶化吉……难道佛祖不可以把经书直接给唐僧吗?为什么要做这样费时费力的事呢?只有真正领悟到《西游记》的真谛后才明白,让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成为人们信仰的神仙的并不是那一堆经书,而是他取经的过程。”我顿时领悟到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

于是,我重新钻进“西游世界”里:第一遍被情节吸引;第二遍对师徒四人起敬畏之情;第三遍与吴承恩感同身受;到了第四遍,我彻底被《西游记》的精神所打动……

从此,《西游记》成了我爱不释手的宝物,它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长篇小说的高峰。《西游记》所展示出的精神值得我一生去学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西游记》告诉我的道理。我将永远记住这本书的真谛,带我走向人生成功的道路,通往美好的未来!!!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