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读后感800字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读《钱学森》有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钱学森》这个感人肺腑,流露着爱国和对祖国深深依恋之情的书,读完后我思绪万千,心情像泛起波涛的湖面久久不能平静。被钱学森爷爷坚贞的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之情所感动,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推动国家进步和民族繁荣昌盛的划时代作用。

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在上海的一所教会医院。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国立交通大学,1935年考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留美期间,他完成了《关于薄壳体稳定性的研究》科研论文,使他在航空技术工程界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943年春天,美国军方交给钱学森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委托他和马林纳一起研究导弹,写出一份远程导弹潜在能力的研究报告。1944年1月,美国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这枚“二等兵A”导弹就是钱学森和同事们一起研制的。1955年,通过周恩来总理的不断努力,钱学森爷爷放弃了美国享有的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以后,他便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他带领科研的同志们日夜苦战着,1960年春天,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发射升空。同年11月4日,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他被誉为“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祖国能为人民多做点事。”钱学森爷爷在美国讲的这句话最令我难忘,让我体会到钱学森爷爷炽热的爱国之情,正是因为中国有了这样的爱国人士的奉献,才会有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如今,新冠肺炎病毒再次肆虐,祖国又一次经历了艰难的时刻,钟南山、李兰娟、陈薇、张文宏等逆行者奋战在一线,女医生为了抗疫剪短了长发,穿防护服数小时,汗水浸湿了衣服却浑然不知……他们只知道不能停下来,因为他们正在和死神抢人!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钱学森可以为祖国献出一切,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尽自己所能,为祖国做一点贡献呢?所以,我们要抱着让祖国日益强大的心情,好好学习,让祖国更加壮大,更加昌盛!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