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花园读后感800字高中

关爱会让人“开花”

——读《秘密花园》有感

没有人想起她,也没有人需要她。 

那我想,她也不会想起别人,亦不会接受别人。人就是这样,长久的孤独带来的不是对外界关爱的渴望,而是排斥,不接触,不亲近,不想起,本能压抑住内心埋藏的渴望,将他人越推越远,自己也逐渐枯萎不再盛放。

三个性格各异、样貌不同的孩子,一个掩藏十年的秘密花园,一个关于友爱,关于改变,关于成长,关于奇迹的故事,这就是我眼中的《秘密花园》,一本写给孩子的书。

孤僻的娇小姐、古怪的小少爷、活泼的机灵鬼是本书的三个主角,也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三类截然不同的孩子。较之全书,我最喜欢或者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我们的娇小姐——自私乖戾的玛丽。

纵览开篇前几章,玛丽并不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她自私暴躁,家庭教师都不愿意教她;她粗鲁无礼,女仆们都惧怕她;她乖戾无趣,认识她的人都这么说......无论是印度的大人还是小孩都不喜欢玛丽,他们通常会先赞美玛丽的母亲是多么的迷人懂礼数,再说玛丽一丝也不像她母亲,无趣得紧。

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只知玛丽的性格却不知造成这性格的一切。玛丽很可怜,她作为一个孩子受到的是双亲的漠视,仆人的应付,他人的排斥。她没有父母为她指明对错,没有长辈关心爱护她,她有的仅仅是仆人的恭顺,她是一个被遗忘的人。

在这样的遗忘中,玛丽缺失了关爱、理解和教导,她变得孤僻、骄纵、自私、令人厌恶,她变成了一株由时光浇灌却被养料忽视的干瘪的花朵,失去了本该艳丽的颜色和饱满的花瓣。没有人在意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仿佛她本该如此,本就如此。

玛丽就像那秘密花园中的玫瑰藤,或许有人记得她,但大部分人是不记得的,记得也不会主动提起。

遗忘和排斥带来的不只有孤独,还有不懂交流不懂表达的悲哀。

“该笑的时候没有快乐,该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该相信的时候没有诺言”。玛丽她期待朋友的存在吗?我想是期待的。但她的幼年经历注定着她不会向外界表达善意,注定了她的骄纵无理,注定了没有孩子喜欢她。

但故事总会有转折,玛丽在亲戚家遇到的知更鸟、玛莎、迪肯以及那个掩藏十年的秘密花园。在玛莎的热情与嫌弃中包含的关心,迪肯的活泼善良,知更鸟的陪伴下,玛莎渐渐改变了。荒原很荒芜,但住在这的百姓却淳朴善良,与玛丽原本生活的殖民地不同,这里没有那么多等级压迫,纯朴的感情温暖了孤独的孩子,也温暖了读者的心情。

秘密花园是慰藉玛丽的存在,但玛丽将它分享给了迪肯,拥有共同秘密的孩子分享着友情和爱心,看着花园再度复苏,玛丽曾郁结的心也变得开朗。她学会了关心别人,帮助了卧病在床的柯林重拾了希望和快乐。

身边人的关爱改变了玛丽,也改变了柯林,他们变得快乐健康变得结实漂亮,他们从干瘪的几近枯萎的花朵变成了饱满盛放的鲜花,娇艳而富有生机。

关爱决定不了孩子的未来发展,但它可以决定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关爱中长大才会盛放。关爱会让人“开花”,学会关爱的孩子也会赢得他人的关爱。读完《秘密花园》,我感受到的不只有关爱,还有孩子们纯真的童心,那片心灵的极净之地。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