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初心丛书——长征精神》读后感800字

《红色初心丛书——长征精神》读后感 

在假期里,我阅读了《红色初心丛书——长征精神》,我的内心感慨万分,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小米加步枪的红军究竟靠什么精神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呢? 

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工农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从此踏上了长征之路。 

在长征路上,到处都存在着危险。前有磨难,后有追兵。国民党军队武器精良,人数众多;而红军只有步枪和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一些武器,人数也只有几万余人。国党军队原以为自己占据有利的地势,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就可以轻易消灭红军,可现实一次次打破了他们天真的梦境,并不是红军有什么超能力,而是他们把人民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高。这种信念他们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红军战士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都有一条宝贵的生命。他们真的不怕死吗?只能说他们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虽然他们也有他们每个人的事情,他们也需要快乐,也需要自由地生活,可每当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损害人民的利益,欺压人民时,他们知道他们不能因为害怕而退缩了,必须站起来,不能让更多无辜的人民卷入这场灾难当中,他们毅然选择加入红军,加入这个人民的队伍,义无反顾地站起来为正义而战。正因如此,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了集体,成为了有信仰的同志,默默地奉献着,守护着。 

长征路上不仅要应对国民党军队的紧紧追击,还要克服环境带来的影响。高寒缺氧的冰山雪岭,杳无人烟的沼泽草地,寒气刺骨的大江大河。它们无情地埋没了多少年轻红军战士鲜活的生命。在这艰苦的环境下,涌跃出多少令人难忘的事情。同志们无论是伤员,还是年老或年轻的红军战士,他们始终都不放弃。有的战士为了救其他同志而深陷沼泽,最后却再也没能上来了;有的战士为其他同志打掩护而壮烈牺牲了;有的战士为救其他同志而落入悬崖,不幸离去。他们不为什么,只为了不丢弃每一位战士,因为他们是同志!他们总是互相互助,团结 友爱,亲密无间。又怎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渐渐离自己远去,而无动于衷呢?他们真的做不到。 

长征路上不仅红军战士勇于冲锋,不怕牺牲,军官们也以身作则,始终冲在最前头。他们做了官职,就说明他们综合能力更强,可他们并没有因此骄傲,并没有把他们自己抬得很高,没有把他们自己放到特殊的位置上。在每一场战斗中,他们原本可以选择在后头指挥,命令其他战士冲锋陷阵。没有!他们没有!他们知道红军战士的生命也是宝贵的,又怎么能因自己的特殊身份来而在后方躲避呢?所以他们以身作则,没有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享受“特权”,他们甚至比战士更勇猛,更强悍。这是党和人民对他们的信任,他们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红军战士们见长官都舍身向前,那种信念就更加坚定了。 

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在长征路上,红军因环境的恶劣和重兵的围剿,数量是下降的,可为什么红军能够坚持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呢?毛主席曾经说过,“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党的思想就如革命的火种,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长征路上,红军经过许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少数人民因国民党反动宣传而躲到山上,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没有气馁,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正因如此,红军赢得了少数民族的信赖和支持,许多少数民族同胞加入了红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红军战士都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的,所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红军战士的不怕牺牲,更是因为人民群众的鼎力相助。红军是一支赢得民心的队伍,是一支钢铁般的队伍,所以国民党总是打败仗。 

红军之所以能够长驱二万五千里到达陕甘根据地,是因为红军在长征路上造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呢?总的来说,就是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时刻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就是严守纪律,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新时代的我们应继续坚定不移地走长征道路,应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做好自己,才能成功。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