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800字初中

“美国梦”下的时代悲剧——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有感》

20世纪的美国社会,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财富与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梦”成为人们狂热追求的目标。而作家菲茨杰拉德却以敏锐的视角捕捉到“美国梦”空有其繁荣的外表,内里却已腐烂的实质。其代表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人们对“美国梦”从追寻到幻灭过程的真实写照。

最初的“美国梦”源于《独立宣言》的发表。《独立宣言》对于个人权力的肯定鼓舞了被压迫美国民众反抗殖民者,同时也在社会形成了一种观念:“人们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敢与创造迈向成功,且不依靠他人援助”。这便是原始的“美国梦”。书中,少年盖茨比为自己制定严密的生活计划就是对原始“美国梦”的延续,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然其后期为追求财富不择手段则违背了他早期的理想。揭示了20世纪初期“美国梦”被世俗与金钱腐化的社会现实。

贯穿盖茨比一生的“美国梦”分为两个部分,即对财富地位以及对黛西爱情的追求。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纯洁美丽的黛西是盖茨比心中理想的爱人,是他毕生所求 ,也是他“美国梦”的化身。然而,他对黛西的幻想已经超过了现实本身,真正的黛西言语中“全都是钱”。盖茨比并非不知道此时的黛西已经不同于往日那般天真,但他身在局中难以窥清全貌,他的作茧自缚也是他悲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他认为金钱是让黛西回到自己身边的手段,于是开始不择手段敛财,欲跻身上流社会。但即便他成为了亿万富翁,以汤姆布坎南为首的上流阶层仍不屑用正眼看他,甚至最后尼克费尽精力也无法为他的葬礼请到一个人。他至死也未获得黛西的爱情,未进入上流阶层。盖茨比一生追求的梦想只是一具美丽的躯壳,里部崇高的部分早已不复存在。他的悲剧结尾也代表着现实中“美国梦”追求者的悲剧,也是美国理想主义者的悲剧。

书中的悲剧并非偶然,而是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必然。20世纪20年代,一战的结束为美国争得大量财富。美国资本主义在这一时期迅速扩张,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狂热物质的追求,使精神需求被忽视。享乐主义与拜金主义在社会上盛行,信仰危机不断加深,曾经发扬实干精神的“美国梦”被架空。上流社会“荒原时代”物质生活的浮华与精神生活的空虚在书中尽数体现。

作者菲茨杰拉德的悲剧意识源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他曾获得过巨大的成功,也陷入过极致的失败。与千金泽尔达结婚后的他过上了纸醉金迷挥金如土的生活。现实的浮华与精神的空虚使他痛苦不堪,也让他认清了现实社会的残酷与腐败。但菲茨杰拉德无法逃离这一令他失望不满的现状。这种悲剧意识在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得到体现。

“美国梦”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仍然存在,它的时代悲剧对于我们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如今,又一冠以国家之名的“梦”——“中国梦”,脱颖而出。“中国梦”不同于“美国梦”的是,它没有将社会与个人的利益割裂开,而是构成有机整体,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通过制定切实的“两个一百年”计划,举国努力实现民族复兴。为了“中国梦”不会重蹈“美国梦”之覆辙,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与人生观,时刻警戒自己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认清现实,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未来,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我们奋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断地被浪潮推回到过去。”往昔不可重现,而盖茨比却以为只要他足够有钱,足够有地位,就能与情人重回从前。而金钱地位与出身从来不是他的敌人,他最大的敌人,是时间。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