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乡愁》读后感800字

读《时间的乡愁》有感

《时间的乡愁》是余光中老先生所作的,我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它是被放在散文一类的书架上的。我为什么挑这本书来看,着实是因为它的封面太美了,封面这么美,那么内容岂不更“美”?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去阅读,读了几行,再翻看封面,才发现这是余光中老先生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此时的内心发生了一些波澜,我平时最讨厌阅读有关抒情类的文章。之所以讨厌它们,是因为读了它们,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复,一直处于负能量的状态。作为当代青年,不应该有这种状态,所以我尽量回避

这时发现已经买了这本书,或许是命运如此,我试图说服自己的内心,不断对自己说:“我可以!”后来,我果然可以,我读完了,读完之后才发现这本书完全没有带一点负面情绪,最令我佩服的便是第六章“天问”中的一篇“梦见父亲”,是由余幼珊阿姨——即余光中老先生的女儿所撰写的,内容是她父亲的一生与一首《五行无阻》,其中有一段我觉得很幽默,用哈雷彗星76年为一周期,诙谐地表示出老先生的长寿。这本书也是我读了这么多本散文集中的一朵奇葩,里面的诗句与所提到的诗名,感觉不少于《唐诗三百首》中的。它不仅有中文,还有英文的原篇和翻译,其中中文的翻译诗篇多得多,没有一篇是易懂的。虽然老先生对此进行了分析,但我目前连分析有时都看不懂。

以前,现代诗和外国诗我基本上没看过,看完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外国诗无韵脚,代替韵脚的便是节奏,这一诗体流派为无韵体——“不会领悟工整的诗句,虽不押韵,却另具节奏开合吞吐之美。”“具有高左朴素之感。”中西诗体差异还有回行,中国古典诗几乎没有回行,西方诗中有回行,运用“煞尾句”与“待续句”,变化句法与节奏,因此老先生觉得在这点,西方诗更具有弹性,但老先生指出现代西方诗人滥用回行,致使节奏涣散,语气迂回,读来当然零碎不畅,可见优点不合理使用,也会变成缺点。后面的意象与节奏太过复杂,我很显然无法理解。先生不光分析诗本,还谈时政,痛批当时台湾当局政治“台独”,文化上的去“中国”化,实不为智。在当时应该只有余老先生敢说这样的话。余老先生不光说,还与当时台湾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杜正胜在媒体上几度争论。可见先生的勇敢与无畏,这才是中华儿女真正的样子。

读了这本书,先生文章中的侧面叙写让我改变了对一个人的看法,那人便是徐志摩。从先生的文章中介绍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其中有一句“白话诗中,也就徐志摩的诗有点意思”。先生在《时间的乡愁》中可以说,中前章的大量笔墨是写给钱锺书先生的,我若是钱锺书先生,都只得害羞地点点头。这样的文学大家加文笔精炼的讽刺家在当时的社会去称赞一位已故的诗人,这种现象不常见,可以说是没有,所以不能单凭网络,还得靠作品了解他人。

文章整体读起来,实是生涩难懂。我想我可以再去了解先生一遍,这一次回读希望能有所收获,不是希望,是一定能再次有所收获!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