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心得800字
作者:安朱丽 时间:2021-09-19 10:34:02 我要投稿!
心中有花,人生便不会荒芜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轼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林语堂先生的眼里,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行动派。”翻开《苏东坡传》这本书后,我心里便有了一个准确的答案——他是一个心中种满鲜花的可爱之人。
元丰二年,新党得势,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只因他在调任湖州的路上发牢骚说“难以追陪新进”,便引起了新党的不满,他们认为苏轼这是在嘲讽新党。“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御史台的小人,带着满满的恶意,罗织了一个又一个精巧的罪名,将苏轼打入了十八层地狱,这便是大名鼎鼎的乌台诗案。后来,“阳光”照向了他。他有幸出狱却被贬。这种经历要是换作其他的文人墨客,可能早就告老还乡,或者以死证清白了吧?但苏轼却并不如此,他即使被贬却依旧乐观向上。
心中种有乐观之花,不荒芜,满溢温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贬谪之地,流放之所本因是苏轼避之不及的伤心地,却被他当做自己的勋章,成为一生最闪耀的地方。这份乐观的确不是常人之所能及。最初他被贬黄州,写下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佳句。苏子拣尽寒枝,对忧患一笑置之的这种超然旷达境界,着实令人敬佩。被贬惠州,他又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肆意沉浸在品尝荔枝的欣喜中。被贬儋州,他又笑称,兹游奇绝冠平生,为那里的美景所深深陶醉,丝毫没有被贬谪的懊恼伤神。内心绽放的乐观之花,让苏轼成为永远打不垮的乐天派,使他总能在逆流中发现美好,享受生活;在挫折中微笑向暖,安之若素。
心中种有善良之花,不荒芜,满怀欣然。被贬黄州,他因不忍看到被遗弃的婴儿白白死去,便成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孤儿院,让被遗弃的孩子有了庇护之所;被贬惠州,当他看到劳动人民因为长时间在水中劳作而造成腿部溃烂时,他便积极推广新式农具,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海南儋州,在他看到当地野蛮遍地之时,就主动开办学堂,开化百姓。因为他知道只要善念不泯,哪怕是远离朝堂,他的生命依然有光亮,依然充满鲜花,不荒芜。我想活下来的婴儿、丰收的农民和登科的海南人应该会非常的感谢他吧!苏轼若是看到这些嘴角应该会漾起欣然的微笑吧,心中也会感到非常的温暖吧!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正是乐观与善良之花,让苏轼拥有了对抗困境的力量,也让我们后人有了学习敬重的榜样。苏轼他从未因贬谪而伤神,因流离而懊恼,从黄州到儋州,环境一次比一次的恶劣,他的人生却一次比一次的精彩洒脱。苏子的乐观超然与善良温润着实令人心生敬仰。
我合上书,抬起头,望见了深邃夜幕中倾泻而下的如水月光。怀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