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体》有感800字

【第1篇】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代表人类的勇气,那么茫茫宇宙中的一叶孤舟也许可以告诉你答案。 

《三体》全书所讲述的,是一出无比精彩而又气势磅礴的悲剧。两颗相隔4.22光年的星球,因为叶文洁的一个决定,从此展开了数年的斗争。在三体人压倒性的实力面前,地球文明毫无招架之力。然而,在黑暗森林法则的影响之下,两个文明最终都走向了覆灭,只剩下程心,艾AA和智子一起见证了宇宙最后的结局。 

回到故事的开始,叶文洁那满是血与泪的过往。 

叶文洁的父亲是一位文革时期的物理学家,被扣上了“反动”的帽子,被红卫兵殴打致死,这是叶文洁第一次窥探到人性的黑暗。但在那之后她又惨遭背叛,只能留在红岸基地里进行研究,看着自己的成果被冠以他人的名号。此时的叶文洁已经彻底对人类感到失望,她不假思索地按下了向三体世界发送信息的按钮。也许正是因为叶文洁看到了人性中最幽暗的角落,才能发现宇宙也是如此黑暗的一片森林。 

而在整个系列中,我最喜爱的人物莫过于罗辑了。在接过面壁人这个重大的使命前,他一直是一种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但自从面壁者的身份降临在他的身上时,他毅然决然地肩负起了他的责任,凭借一己之力与三体文明初步建立起了威慑后,他又孤独一人在地下做了几十年的执剑人。在这几十年,他的形象由救世主变成了恶魔,但罗辑依然在那片白色空间中沉默着、守护着。 

书中还有一个与罗辑几乎完全相反的人物——程心。如果说罗辑表现的是人类的果断、坚定,那么程心便是人心中柔软、懦弱的那一面。 

程心不具备的“残忍”,也正是促使地球走向灭亡的临门一脚,她原本有两次机会可以拯救人类,改变命运,但面对迷雾层层、难以看穿的黑暗森林,她终究是是退缩了、犹豫了。 

《三体》作为一部较为硬核的科幻作品,其中有不乏作者奇妙的幻想与思考以及各种科学理论的运用。但《三体》本身的价值绝不局限于文学上的成就,它更多的是点燃了人们、甚至是没有学科基础的人对宇宙、对天文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 

回到作品本身,全篇看似充斥着黑暗与压抑,一直在诠释宇宙中的唯一真理——死神。但在我看来,《三体》中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思考以及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渴望。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会有人因软弱而退缩,同时也会有人为爱搏上生命,赌上明天。我们或许真的只是阴沟里的“虫子”,但总有人一直仰望星空。可能几十万年后人类文明会走向覆灭,但至少“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长夜。” 

在宇宙一百五十亿年的历史长河里,人类自持伟大辉煌的文明不过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环,但人类以孤注一掷的勇气谱写而成的墓志铭,终会在宇宙未来亿万年的历程中凝结成孤独、渺小但却无法忽视的一点荧光。 

敬我们这些自始平凡、至终不屈的人类。 

【第2篇】

星河璀璨,奋勇前行

——读《三体》有感

“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这句频频出现在佳句摘抄本中的句子正是出自一部地球的史诗——《三体》。

《三体》以人类与三体文明之间的纠葛为中心,串联起了历史、现实与未来。而这一切,始于那场疯狂的“文化大革命,”一个对人类文明失去了希望的知识分子按下了红色的发射键,信息飞走,带回无尽的恐慌与难以置信。人类与三体文明斗争了五六百年,最后在二维化下毁灭,三体舰队也分崩离析。最后,仅存的两个人类与一个三体机器人拉起手来,共同面对变化莫测的未来。整部小说如同一条悠长的星河,瑰丽且神秘。

《三体》着重与描写人类在面对困境时做出的各种努力。这也恰恰是人类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原因。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虽然充斥着腥风血雨,但是在大难临头时,大部分人还是愿意站在一起。和平与团结,这正是作者想表达的,它们就像人类文明这座黑暗森林中一星的火光,指引着人们前进。

书中,反叛人类的头领叶文洁曾说过一句话:“我们的文明已无力解决自己的问题,需要三体文明的力量来介入。”这句话虽消极,却自有它的道理。当前,国际形势扑朔迷离,全球资源紧张,环境恶化。即使如此,有些国家依然为了利益勾心斗角,甚至放手一战。这句话,仿佛变成了现实。

纵观古今中外,立志于和平的名人志士数不胜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周恩来,执着于天下大同的孔子,还有一生致力于反对法西斯战争与反对使用核武器的爱因斯坦,痛斥英法联军在北京暴行的雨果......

现在,更多的平凡人也在一直在为世界贡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善意。一次,我和同学出去逛街,路过一家装点得金碧辉煌的饭店,我的余光却注意到了一块不起眼的提示板:“如果您陷入困境,请进店坐下,告诉服务员要一份单人套餐。不用付钱,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祝生活顺遂!”那张纸板上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如春日的阳光,使店内花哨的装潢黯然失色。它闪亮着,却不刺眼,照亮了我的内心。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更应该接下前人传给我们的重担,努力学习,为人心团结的大同社会和世界和平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奋勇前进。

“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这,不仅是作者刘慈欣的梦,也是我们心中共同的憧憬。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