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有感800字
作者:小丸子 时间:2017-01-14 19:10:38 我要投稿!
【第6篇】
《西游记》我们并不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吴承恩写的。这本书我看了不知多少遍,可是每一次看,都会有新的感受。他是一本神话小说,写的是:唐僧从东土大唐出发,去西天取真经。途中收了四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师徒四人经历了重重磨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了真经,也修成正果,成为了佛。
书中刻画了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慈悲仁爱的唐僧,有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有任劳任怨的沙和尚,还有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孙悟空会七十二变,还会各种法术,一个跟斗能飞十万八千里!有一次,孙悟空到龙宫去寻宝,把重13,500斤的金箍棒耍得跟玩具一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有可爱的一面。记得有一回,唐僧叫猪八戒去化斋。八戒看到一个大西瓜,于是把西瓜切成四块,然后自言自语地说: “我一块,师傅一块,猴哥一块, 沙师弟一块!”但最后八戒还是经不住诱惑,竟把西瓜全都吃了。孙悟空看到了,就用法术把西瓜皮放在八戒脚边,结果八戒一连摔了四个跟头,摔得鼻青脸肿……读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孙悟空不畏艰险,把各种妖魔鬼怪打的叫他孙爷爷。遇到神通广大的红孩儿也不怕。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还真是厉害,烧的孙悟空差点丧命。但最后孙悟空还是请来了观音菩萨,收服了红孩儿。
孙悟空因自己觉得自己厉害,有时也过于逞能,吃了亏。有一回,孙悟空在平顶山莲花洞和银角大王打的正激烈,突然,银角大王用移山大法,移来三座大山,要压孙悟空。孙悟空以为自己可以撑的住,却被压在山下,动弹不得。
书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有《龙宫借宝》《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我读得津津有味,时常陷入其中,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一会儿生气,一会儿叹息,一会儿着急……
读完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孙悟空让我懂得做人要勇敢,要机智,要坚强,要有担当。还明白了即使你再厉害,也不能逞能,因为山外总是有山,人外总是有人的。从师徒四人的取经过程,让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有很多困难,我们一定要像唐僧师徒取经一样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第7篇】
暑假我再次拜读了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
这次不同于以前阅读的简版,这次我读的是一百零一回的全版。文言文晦涩难懂,短短一章竟看了一个上午,看完后,心中油然而生对吴先生的无限崇敬。
小时候读《西游记》,只觉得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好吃懒做,沙和尚憨厚朴实,唐僧木那死板。只觉得它只是一个打妖怪的普通神话故事而已,如今再次细品,才发现这本书的精妙真的无与伦比。
《西游记》书中内容涉猎广泛,既有社会人情冷暖,还有为人处世真谛,也有不畏艰险、不惧邪恶的信念,更贯穿有特色的宗教理念。《西游记》西天取经,取的什么经,是如来佛经,因为唐朝的唐太宗信奉佛教,而他自己也想通过宗教来更好地维护国家的统治和百姓的长治久安。唐僧本来就是个和尚,而如来、菩萨都是佛教界的大佬。《西游记》披上宗教的外衣,就是故事显得更叫瑰丽、深刻,更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和读者接受,佛教的博大精深也在书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西游记》还有一个特别的优点就是虚实结合、通俗易懂。《西游记》的背景定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唐僧原名玄奘,而大闹天宫中的天宫、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哪咤、托塔李天王等典型人物和地点,都取自中国的神话故事,在加上真实的地名,比如火焰山、通天河、水帘洞、五指山等等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形。吴承恩巧妙地把这些中国独有的神话人物与真实的地理环境经完美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全民挚爱的佛教、佛法,《西游记》想不火都难!随着我对《西游记》理解的不断深入,我越来越觉得它真的是一部伟大的举世名著,真的可以让你百看不厌,而且每一次你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你的感触可能也会不一样。
《西游记》的精彩,不仅是由于它的精彩故事,更重要的是它的语言描写,把人物刻画得的活灵活现。我最佩服的是书中精彩的心理描写,让我特别的佩服和喜欢。比如:第五十九回铁扇公主的心理活动描写就特别真实、细腻,让人感觉栩栩如生。“罗刹闻言,心中惊恐道‘这泥猴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着要去十万八千里,方能停止,他怎么才吹去就回来也?这番等我一扇他两三扇,叫他找不着归路’!”诸如此类的心理描写数不胜数,读后着实让人物更叫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人物的刻画也更叫丰满、真实!
《西游记》真不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博大精深,目前我只能领悟到这么多,但它足以完美地展现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在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化等方面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相信,随着我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结构的不断深化,我日后一定会一次次的再读,我想那时候的《西游记》在我眼中必定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