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800字
作者:张易萱 时间:2022-08-16 08:21:11 我要投稿!
【第1篇】
我只想说一句话:“讽刺的痛快!”
是的,我相信,这是对《儒林外史》最正确的评价。作为中国讽刺小说史上的杰出之作,它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且给予世人一个警示,如商伟所言:“儒家言述不可靠。”
这本书中人物的经历多取自于作者吴敬梓的人阅历。所以人物栩栩如生,仿佛一个个都在眼前晃动。
可这些人大多都是被吴先生“内涵”的“学问出众”的“举人老爷”们。
在这些人中,被刻画得最为生动的,我首推范进,他本是一个穷到连衣服破了也打不起补丁的穷童生,邻居们对他爱搭不理,天天拿他当猴耍,说他读书中了邪,丈人胡屠户对他又打又骂,当范进想去乡试,找他借盘缠,却一文不借;乡中的士人见他躲得远远的。可当他中了举后,人们对他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平时厌恶他的邻居对他敬重无比,甚至来奉承他;丈人对他点头哈腰,一口一个“贤婿老爷”;乡中的士们一个接着一个的来贺喜。送钱、田地、房屋的不胜其数。范进成功转为一名士人,他的经历,几乎都可以说得上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
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从暗处、细节来“内涵”范进这样的士人。当他听到自己中举,过度兴奋——疯了,对他的疯态描写十分细致,又将他被丈人打醒,十分害怕的形象做了生动的描写,体现了他的可笑。在打秋风的饭局上,他坚持用白筷子,让别人误以为他是个大孝子,可他又大吃大喝,体现了他的没心没肺,与他中举前的对老母的敬爱作了对比。
范进中举后的现象,全面的揭示了当时人们对功名的疯狂追求。尽管科举制度已成历史,但它的亡灵——功名,仍在国人心中久久不去,中考和高考分数公布时,在看它的那一刻,竟会有古人看榜时的兴奋和不安,正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了”,考得好的,意气风发,笑呵呵地听着亲朋的祝贺,可能还会摆上几桌,美其名曰“升学宴”,无非就是把盏言欢。考砸了的,垂头丧气,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受着父母的数落,甚至会要闹着上吊跳楼。
这样看来,现今的教育与科举没什么区别了。其实不然,区别大了,现今的教育注重多重领域,多方面发展。而科举仅仅注重那又长又腐臭的八股文。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和古代华夏对于科学一筹莫展的原因。
这也很像范进中举前后。中举前,积极参考,有一次考一次,中举后却消极落后。
希望我们能和范进中举前一样,面对别人的否定、奚落甚至侮辱时,坚守自己的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奋发图强;希望我们能和范进中举后不一样,成功时不得意忘形,达到目标后不要迷失自我,有家人朋友和我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希望我们不要像范进身边的邻居、屠夫和老丈人一样,在别人穷困潦倒时,能给予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至少不要落井下石,在别人飞黄腾达时,我们不要逢迎谄媚,只需要送上自己真心的祝福。
【第2篇】
阅《儒林外史》有感
自古以来,不同的人对官场有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吴敬梓老先生的《儒林外史》写透了古代官场的勾心斗角,可谓是封建社会的“照妖镜”。
《儒林外史》是中国小说史上少有的巨著,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讽刺小说。鲁迅有云:“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土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足称讽刺之书。”全书56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功名禄利的不同表现。一方面揭示了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吏治,科举,礼教进行批评;另一方面歌颂少数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存了作者的理想。小说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极其细腻,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被称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本书极力揭露和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昏暗及大批读书人灵魂的玷污,人格的堕落。全书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范进中举的故事了。范进原先是一个穷书生,遭到了街坊四邻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户的讥笑嘲讽。为了考取功名不惜让自己的妻子母亲饿着肚子,终于,在范进的努力下考到了举人,让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为不相信这个令人兴奋得消息。
范进竟然神经错乱疯了起来,最终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恢复正常。后来大家包括自己的老丈人对范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讥笑嘲讽到奉承恭维。说明了当时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迫害。
这个故事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他为科举而疯的形象,用岳丈等人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极其鲜明的表现,刻画出了一个趋炎阴势热衷仕途的社会风气。
这本书告诉我们若读书只为名利,那又怎会有人专心去做学问。人有自己的欲望,追求物质并无错误,但若头脑贫瘠,思想浅薄,便会陷入名利的旋涡,失其本心,人们的精神世界必不可埋没。
追求功名禄利,古来有之。历史上无数先人告诫我们应淡泊名利,然而人们却始终无法走出功名富贵的怪圈,在追求功名禄利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我们是中国少年,我们应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思想,不可过分追求功名禄利,迷入自我,成为一个深陷富贵圈的“俗人”。少年强,则国强。唯有每个少年不慕名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民族能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方能早日实现。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使中国强大起来,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第3篇】
读《儒林外史》有感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也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经典可以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亦可以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
《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贯穿全文,我认为全书的思想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重批判和辛辣讽刺。二是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就于书中写到蘧公孙由名的驱动拜会马二先生,马二先生听说蘧公孙不曾致力于举业,便把举业做官的紧密联系不加掩饰的揭示出来。今朝很多人不也是如此吗?
很多人都认为搞科研十分辛苦,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想出名也十分困难。就如《黄晓明的两个亿和屠呦呦的半个客厅》这篇文章所述一样。科研人员所得收入不如一个演员收入高,屠呦呦毕业致力于科研,饱受艰苦,可所得奖金却只够在北京买个半个客厅。于是就有些本想从事科研行业,但却因为诸多困难而放弃了的。可是如果人人因此而放弃为国贡献的机会,那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发展?如果人人都因为功名富贵才致力于举业,那我们国家还有什么希望?
《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反腐反俗,提倡理性社会,保持优秀的道德品质,我国近几年的反腐活动提倡"老虎苍蝇一起打",也是为了抵制某些人为了功名富贵而做出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反腐反俗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诚然,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不应为了公民富贵才致力于学习当中应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修养,像屠呦呦一样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事业。不因为外在的困难,使得内心有所动摇。
现今众多的拜金族都以金钱至上为原则,用物质享受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种人他们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可精神生活却如此迂腐,这些令人嘲讽的行为不应早日杜绝吗?陶渊明看透官场迂腐,离官归隐向往山水田园生活,唐朝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收刮人民钱财,他们不曾渴望功名富贵,但求是人幸福安康。其事件为世世代代所流传。所以功名富贵又如何,都不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愿身为后浪的我们,在新时代这个波涛滚滚的浪潮中激起一朵朵敢于拼搏,敢于争锋,敢于付出,敢于吃苦的浪花。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新时代好青年,为祖国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4篇】
暑假里,我看了一部精彩的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这本书是清代吴敬梓所作,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佳作,鲁迅学生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曾评价此书表述的委婉,犀利却直白,不失为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可见此书的成功。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这是儒林外史的开头,却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儒林外史》以故事的形式,塑造鲜活人物,其故事人物的刻画代表了作者对封建事态的一定看法。书中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刻画了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人--王冕、范进。
在元朝末年有一个叫王冕的人,他从小就因为家境贫寒而为邻人放牛。在牛背上,他仍旧博览群书,更自学成为了画没骨花卉的名笔。此后,下到平民百姓,上到知县财主都来索画。但王冕性情不同,不求官爵。朝廷行文到浙江政司,要征聘王冕出来做官,,他却隐居在会稽山。后人提到王冕时,常常称其为王参军。但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能在功名面前,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也只有王冕这些儒林中的凤毛鳞角了。
我最欣赏王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我喜欢正直的人。因为如果现在的律师、警察、法官不正直、颠倒黑白的话,那这个世界就会混乱。如果商人不正直,卖假货、虚抬价……那我们就买不到货真价实的物品了。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高贵品质。王冕那种洁身自好、不畏权贵的品质,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还有一个叫范进的读书人,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还有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这些人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当时那腐朽的封建科举的害人的制度,迫使着读书人们为享有巨大特权而诱使他们一心去追求名利。是啊,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它,等得到之后,又味同嚼蜡。
读完这本书,我们更应该明确我们读书的目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的世界里去探索,不一概为名利与富贵而读书。我们应该学习王冕,学习他“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贵品质,学习他洁身自好,不畏权贵的可贵精神。我们应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实现心中美好梦想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