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书笔记800字

赏《阿Q正传》,叹悲剧人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为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而毅然选择弃医从文。而在先生的作品《阿Q正传》中,我终于窥探到了被旧社会封建腐朽制度摧残的悲剧的人民形象。

阿Q这个人物形象无疑是多面的,他是一个深受封建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农村无产者,他整个人被统治者剥夺得一无所有,甚至包括自己的姓名与籍贯。他没有家,整天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一份固定的职业,整天靠着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割麦、舂米,有什么就做什么。然而,如此一个悲剧形象却令大家厌恶至极。无他,阿Q早已被统治者欺压到了麻木的境地,一直以来都在自欺欺人。因为他说他也姓赵,被赵太爷打了嘴巴,挨打之后他却想:“现在的世界太不像话,儿子打老子……”得意的把赵太爷当成自己的儿子。于是,他一次又一次地被人欺压、辱骂,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在幻想中自欺欺人,得意至极,这便为“精神胜利法”。

阿Q的悲剧结局,当然不仅在于他个人的麻木,而是这种麻木让他放弃了与旧社会抗争的勇气,作为奴隶被人欺压也一味地自满自得,又如何与人抗争?甘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不正是当时社会人们的精神现状吗?鲁迅先生从现实中的受辱与幻想中的胜利两个方面充分地反应了阿Q的性格特点。在他的身上,失败与胜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味地用幻想中的美好去遮蔽现实中的悲惨,才导致了他最终的悲惨结局。鲁迅先生用一个人喜剧性的外壳包裹着一个个悲剧性的故事,阿Q的遭遇无疑是令人同情的,但他经历的一系列事情却又叫人哭笑不得,但细细思索后,又不免悲从中来,为他的不幸而扼腕叹息。

阿Q最为出名的无疑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一直用幻想来麻痹自己,作为对实际失败的补偿。因而在这种方式摧残下的阿Q,越是洋洋得意,越是令人痛心。然而,这种方法却在阿Q死后一直被流传了下来,直到现在,不少人仍是阿Q的“子民”世世代代,无穷尽也。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阿Q吃苦耐劳的品格,他要通过革命改变自己的愿望无疑是“有价值的”,而他的欺软怕硬,狡猾自大无疑是“无价值的”。因而在悲喜交杂的故事背景下,表现出了在封建社会压迫下的悲剧人物——阿Q。

阿Q所处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中国发生了日异月殊的变化,像阿Q这样的人也越来越少。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着阿Q的影子,这时刻警醒着我们,旧社会的封建思想摧残人的精神意志,鞭策我们不要固步自封,必须进行不断地自我批判与摸索,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朝乾夕惕。

内容推荐

【下一页】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