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启示800字

【第1篇】

真“小人“,伪君子——读《三国演义》:评曹刘

当我摁灭台灯准备休息时,隔壁房的父母二人已入梦多时;合上《三国演义》,窗外的白玉盘已经挂得老高了。这时,我就不由会想:照着我的月光,两千年前也同样照过曹操和刘备。

曹操和刘备,绝对是整个华夏史最负盛名的两位人物,在整个《三国演义》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们“仁德“与”奸诈“的人物品质。

刘备的仁德,无外就是两个目的,其一是拉拢百姓,以此获得(或说巩固)统治地位,其二是罗贯中(还有后来进行修订的毛氏父子)为了凸显刘备的“正统地位”,用仁德对刘备进行粉饰和伪装。第一点暂且不提了,交给正史评述,在此仅说说第二点。比如刘备兵败徐州,百姓便“争进饮食”;猎户刘安“欲寻野味供食,一时不能得,乃杀其妻以食之”,足以看出彼时刘备受百姓爱戴的程度。在地主与农民对立矛盾不可调和的封建社会,不说类似“杀妻献肉”事件的真伪,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鱼水一家亲的情况也很难存在。罗贯中用诸如此类的细节尽力凸显刘备是行“王道”的“正统”,但最后却适得其反,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相比之下,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另一成员,曹操就显得“真实”得多。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成了曹操向全世界递出的名片。印象中是小学三四年级,学了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课后习题于是让列举几个“轻于鸿毛”的历史人物;除了秦桧,大家写的最多的就是曹操:足见《演义》对曹操的影响。唯物史观教会我们要辩证地评价历史,但《演义》中的曹操明显比刘备更具人格魅力。这种魅力来自于真实,真实又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曹操的表里如一,另一方面就是曹操人物性格的多元性和立体性。表里如一并不是单纯指曹操说到做到——很多时候恰恰相反——而是指曹操无时无刻不在践行他“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名片;人物性格立体性和多元性是指其身上同时兼备了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一如《红楼梦》的王熙凤。你可以在这位丞相身上找到立业所必需的杀伐决断,知人善任,小心谨慎;可他也会贪恋美色、刚愎自用。罗贯中用或有或无的负面事件强调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反倒更使奸雄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以称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刘备的虚伪和曹操的真实,不仅仅体现在人物本身,还有以刘曹为代表的“王道仁君”和“乱臣贼子”两种势力集团。刘备一面标榜自己“仁慈爱民”,一面又“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镇压农民起义。靠所谓的王道麻痹百姓,让百姓“心甘情愿”地“杀妻献肉”。不难看出,刘备和曹操其实是一类人,都骑在人民头上成就自己的工业,因此体现统治者真正意愿的集团,并非“王道仁君”而是“乱臣贼子”。

如果极端个人主义有代表和高峰,那么一定是曹操:一个不折不扣的真“小人”;如果把“口仁措暴”的仁称为伪君子,那么一定非刘备莫属了。

【第2篇】

汲取优秀文化力量,争做新时代弄潮儿——读《三国演义》有感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而强大的力量。新时代,正亟待我们这些弄潮儿,汲取优秀文化中那源源不断的力量,勇往直前,不断拼搏。在我汲取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中的文化力量之后,深有体会。

古典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载体。无数文人墨客在不同的时代、国家之中留下了他们对历史的记载,其中有着对往事的悲痛、对命运的感慨、对后世的劝诫。在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之中,有着我们应该学习、借鉴的地方,我们需要汲取其中的力量,化为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三国演义》中的“仁”“义”和“忠”,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需要我们去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需要去体会。

有勇有谋,方能百战不殆。《三国演义》中个个都是英雄人物,他们武艺高强、勇往直前。处于青年的我们,应该聚勇聚谋,使自己满腹经纶。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成就自己的明天。“轮椅上的勇士”霍金虽后来终身坐进轮椅中,但他对宇宙的探索从不停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于身不残的我们,志不应该更坚吗?所以冲破风浪,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了更精彩的 明天。

知恩图报,竭尽全力。《三国演义》中关羽是“义”的代表,他抛却了个人恩怨,甚至是国家利益,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演绎了知恩图报、义薄云天的惊天形象,把“义”的内涵演绎到了极致。25年前,1000元对当时江苏徐州的张爱民来说是一年的全部工资,然而张爱民却把这些钱全都交给了与他毫不沾亲带故的浙江青田小伙孙胜荣创业。令人没想到的是,25年后已经多年失去联系的孙胜荣再次找到了张爱民,说要报答他。孙胜荣早已将知恩图报当作自己的一个大大心愿,他花了上千万元开办了一个酒庄,并将整个酒庄交给了张爱民,以此感谢25年前的那份情义。“我们真的是萍水相逢,彼此不带任何功利色彩,他就是我一辈子的大哥。”孙胜荣说。这不正是传承下来的文化美德吗?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为新时代而奋斗。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要披荆棘,暴霜露,全心全意奉献国家。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竭力为刘备出谋划策,为汉王室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刻,国家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我们青少年怎么能后退呢?我们应从经典悟真知,向未来出发!

新时代的我们,应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底气,也要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干劲,更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古典文化中源源不断的力量不断激励着我们,推动我们向前发展。新时代,以文化力量促进国家个人发展,我们争做时代弄潮儿!

【第3篇】

《三国演义》由明代通俗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而成,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三国演义》这本书丰富了我的暑假生活,更丰盈了我的精神世界。

《三国演义》讲述了东汉末年至西晋统一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故事和人物。罗贯中通过描写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战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演绎了这一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也留下了品味不尽的美谈佳话。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诸葛亮草船借箭,其中讲述了周瑜心怀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借军中之势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并对周瑜说:“三天之后,带五百个士兵,前来取箭。”听了诸葛亮的话,周瑜高兴极了!他终于有办法除去诸葛亮了!等到第三天,诸葛亮带草船,前往曹操的寨里。他们擂鼓呐喊,因海上雾大,于是曹操让弓弩手射箭。顿时,诸葛亮的船上都是箭,他叫士兵们呐喊道,“谢曹相的箭!”。当他们返回营地时,周瑜带士兵前来检验成果。周瑜看到如此多的箭,心中暗想: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此后,军中无一人不服他。

我从《三国演义》中还明白了一些道理,如像草船借箭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像诸葛亮那样专心钻研和学习,用自己的智慧证实自己的实力。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善于运用许多的有利条件,通过自己的智慧来了解对手的性格特点。事前也应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达到目的,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看,我也有与之相似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我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妈妈定夺,那就是买一个手表。其实,那只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在我看来那就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为此,我开始仔细观察妈妈的说话方式、做事习惯,试图了解她的性格特点,从而增加我说服妈妈的机率。就这样过了十几天,我终于向妈妈开口说了这件事,用她最为习惯的方式,说明了此事的必要性。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下,使她同意了这件事。

通过阅读经典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诸葛亮的英雄气概,领悟了三国豪情,也使我明白了 “忠”“义”“智”“胆”的重要性,如此这样,你的人生才会变得越来越精彩。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