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读后感400字

作者张平在《十面埋伏》后记中写道:“面对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人民的艰苦卓绝;面对着泥沙俱下,人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一个有良知的作家,首先想到的也只能是责任,其次才可能是别的什么……我想我不会放弃自己的这种选择,至少眼前还不会放弃。即使自己身陷雷区,遭遇十面埋伏,那也九死而不悔。”这是对本书经典的总结。读后有些感悟:

首先该书通篇情节紧凑,让人不忍释卷,从侦查员罗维民偶然介入王国炎的讯问开始,犹如在观看电视连续剧一般,不自觉而深入其中。

书中扬正气。正面人物夹缝中出场,令人唏嘘感动。剧中的正面人物发现腐败线索后紧追不舍,但阻力非常之大,似乎难以推进。但在山重水复中总有普通人物挺身而出,维护正义,不怕牺牲,虽是文学作品,但仍令我感动。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正是由于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坚守着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使得我们感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充满希望。

在道德、权利、金钱方面有更深的解读。在“天理与人欲”的交战中,道德与金钱的选择变得复杂起来,但不违法而取钱,是正常人的理性选择。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暴力的原始积累似乎不可原谅。因为他们触犯了法律,伤害了公民的切身利益,“是可忍,孰不可忍?”。而对权力的原始积累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态度,当公权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切身利益时,人们也会团结起来发出吼声。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限制是大势所趋,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