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北去观后感300字

【第1篇】

文中的东身怀大众为国献身,他与他的好朋友……在张敬尧的“折磨”下,坚持不懈地寻找拯救国家的政策,努力地探讨通往中国的道路他们对真理和国的情谊一直都是坚持不懈的!这一点儿深深地令我感动看,有几个人能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勇进奋前。

他们拥有最最坚强的斗志,心里怀揣着最最伟大的梦想,带着最最正直的科学理论,他们……怎能不成功???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有时也是娇小的,有时也是懒惰的,但我们的思想永远都是最端正、最具有思想的,我们吃苦耐劳也愿意一直为中国付出巨大的贡献,哪怕是一丝丝也可以!

论中国思想的深度,勇气,甚至是智慧我都远远不如先人以及伟大的祖先,要想走出日本人的嘲笑声,要想让中国傲然自立、变得更加强大起来,这都是要靠我们青年的力量。

他们一路走来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当时的他既不算是小鸟也不算是霸气十足、展翅高飞的雄鹰,就是一个硬着头皮去救国的中国少年,一个有真正思想的人!

那时他那么的娇小、微弱,怎能承受家中亲人的去世,那个小小的身板,怎能承受那么多、那么大的困难,原因就因为他处在那样一个时期?他坚信自己的老师,他的眼眸里有一丝丝希望和无畏的挣扎,我知道!那是新中国未来的红灯!永远不灭!

【第2篇】

小时候我就经常听爸爸讲一些近代历史,所以对东、周恩来等伟大的人物有几分了解,于是利用暑假空闲时间观看了一部有关近代历史的电影《湘北去》。

影片讲述了1918年中国军阀割据一片混乱的景象,东、肖子升、蔡和森等一群湖南热血青年怀着救国的理想来到北京,勤工俭学筹备资金准备赴法留学的事情。到北京后,东在老师杨昌济先生的介绍下,在北大图书馆担任助理管理员一职,在打工过程中认识了新文化运动的领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他们达成了共识。在此期间东的母亲生病去世,然而东并没有因此被打垮,而是变得更加顽强。

后来东放弃了赴法留学,准备回到长沙专心研究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五四国运动爆发期间,东创立了《湘评论》帮助学生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影片最后因为东、陶斯咏和肖子升的革命道路不同,因而走上了不同的国道路,我觉的陶斯咏有句话说的很好:“道不同不与为谋,但道不同不碍为友。”即使革命道路大不相同,但他们彼此的友谊不会因此而消失,他们依然是好朋友。最后东和何叔衡踏上了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的征途。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必须要有新思想,只有不向别人屈服,不软弱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欺压。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里就如同滚滚北去的湘之水,久久不能平息。

【第3篇】

寒假里,我观看了《湘北去》这部电影,他带我们重了那个风雨飘摇,民不聊生, 黑暗茫茫而又充满希望的战争年代。然而在观看电影时,却不断有同学在偷偷的说笑,这不免让我有一丝丝伤感,难道这就是中国当代少年?

影片中,有一群以东为首的热血青年,勇敢的在黑暗中挣扎、探索、不屈的与反动势力做斗争。他们以改变旧中国的命运为己任,为中国的美好未来,为人民的自由平等而奋斗。他们不惧挫折,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他们用青春的火焰,燃烧现实的寒冷,激扬文字,指点山。渐渐的影响和改变着社会民众的命运。

现在,以东等为代表的革命先哲们所领导的中国革命早已成功,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已经走过了辉煌的65年,广大中国人民已经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幸福、自由,国家也异日强盛。同时,我们又有了新的更加宏伟的目标-----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这也正是我们当代中国少年应当努力奋斗的目标。能够为实现中国梦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应当无比的的自豪。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应当以革命先驱们为榜样,以复兴中国为奋斗目标。

可是,现在面对过去民不聊生的旧中国的历史画面,面对革命先哲的英勇牺牲,竟有少数同学少年窃笑私语,无动于衷。如此少年,长此以往,如何能担负起圆我中国梦的重担呢?

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提高自己的修养,不忘国耻,不忘革命烈士,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不惧挫折,不畏困难,不畏艰险,用新时期的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少年,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复兴中华而奋斗吧!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