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集结号》有感1200字
作者:李不易 时间:2019-01-01 10:09:56 我要投稿!
【第1篇】
战争几乎与文明同时诞生。他与人类如影随形。而一切战争中,最具有争议性的,是同一民族血脉相连之人展开的殊死搏斗。
1948年汶河口战役,中野独二师一三九连连长谷子地受命率弟兄们守卫阵地牵制敌军以掩护主力撤退。经过日夜激战,全连除连长外悉数阵亡。战后,老连长谷子地辗转各处,经过多年的奔波努力,一连士兵才在历经遗忘与埋没后被追认为“烈士”——而非“失踪”。
故事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就影片本身来讲,《集结号》无疑为近年国产战争片的典范。《集结号》一改国产战争片以往的僵硬虚弱,全片中对于火光、烟尘与伤残的表现淋漓尽致——尽管,我个人认为,某些镜头模仿痕迹明显,具有英美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因素。但《集结号》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的取材是敏感的,而角度是反省的。相较于以往红片的浅薄,《集结号》少了主义崇拜与个人崇拜,更多的是深刻的反思。
在“昭雪”(或说“追认功勋”)过程中,谷子地遇到的麻烦超乎想象。先是“中原野战军”的已被撤销;二来唯一知情可以作证的老团长“挂了”;三是古战场十年后已变成矿山;四是上级领导几乎不理睬老兵的请求。这一堆麻烦大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时过境迁、规则大变。新模式的社会却不愿承认过去——因为它也有阴暗潜藏在时光长河中。一切预料之中的改变必会到来,怎么都猜不到的变化也可能出现,“旧人”们恐怕要被甩远了。
这很正常。内战因“改变”而起,也因“改变”而结束。它就是一次打乱社会秩序的动荡,无论冠以什么名义。内战结束时,一切人,保守党、激进分子与骑墙派都开始骇异。没有人不是同时怀揣着憧憬与恐惧,审视着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新社会。
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在那个全新的中国,革命烈士不得不沉默了很久——真是不幸。不知过了多久,他们才发出一声恍若隔世的欢呼。纵使如此,那些人仿佛永久地封印在1949年。六十年后,历史已是斑驳陆离。
内战有多光荣?这问题,除了教条派又有谁可以自信地回答?
为了与自己血脉相通的人拼命?为了一个会抛弃自己的使命?为了闹一个“失踪”的墓志铭?为了去争取所谓的光荣?我不知道这一切都多光荣,我只是疑惑这光荣的长度和厚度。它的意义,也许,只不过是“天翻地覆”。
内战的意义,也在于荡涤整个民族。从凯撒发动政变建立帝国,到卡扎菲被赶下台。没有一场内战不是为“改变”而生,因“改变”而终。当人民与统治者(或两拨统治者)的意见不合,又发生了抵触,内战一触即发。而当内战结束,它带来的改变风起时远不止当初设想的。我们都变成了领袖的筹码,变成了时代的劈柴。每一捆劈柴心中哔啵作响着骇异。
正在这骇异中,创造了新中国;正是那些意料之外的失去与获得,带来了改变——从根系出发的改变。一切伤害,最终都会被光芒与鲜花洗尽。历史是一架太阳车,有谁知道不会有下一个法厄同将它开向疯狂?
【第2篇】
电影票在手中放了很久才有时间去看,2007年12月31日我终于赶出时间坐在影院里看了2007年最受关注的国产电影《集结号》。
《集结号》看过之后感觉很震撼,对于战争题材电影中国人似乎已经形成了固定思维模式。共产党永远是最光辉的、最无敌的、最正确的。已经把人身的本质都已经忘去了,剩下的只是一个个的圣人形象了。但是《集结号》没有继续这样的观点和做法。它更真实的表现了战争!表现了战争中人的内心真实感受!虽说《集结号》模仿了很多国外电影技巧和叙事方式,但是它所述说的是一个中国的战争现实和社会现实。所以中国人看起来更能够产生共鸣,谷子地的形象也更显伟大真实贴切!
开始的一段战争场面,很真实血腥!使的每一个观看者身临其境,心一直是紧揪着的!那群韩国人的特效技术和化妆技术真的不错,很真实。那种血肉横飞,枪林弹雨很逼真,看的心里很难受!那种战争的恐惧感犹然而生!我想冯小刚这场激战的战争大戏,是完全复克了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雷恩》《兄弟连》。但是在镜头的切换和拍摄技巧上还是欠缺很多,他刻意追求人物视角。使得整个长镜头都在不停的晃动,而且幅度过大。所以使得在观赏电影的过程中头会很晕,而且那么精彩的战争场面你完全看不出细节,有些可惜。
在人物性格表现上,谷子地很成功。演员表演的很入骨,把一个中国式的战斗英雄表现的很到位。在当时的战争里就应该是那样,各自为营。组织已经成了一种信念,自身都难保的情况现怎么可能还去管理那么许多俘虏。真实的战争中一定都是要杀掉的,这是最直接和有效的解决方式了。胡军戏份很少但是一个共产党的土领导形象完全表现出来了,排长形象也很真实,很叫人感动。中国在二战中的战士几乎都是农民出身,就应该是这样满嘴出口,打仗不要命。根本不是为了什么伟大信念,为的就是仇恨,就是翻身不再做奴隶!相比之下感觉任泉、王宝强、邓超过于稚嫩,那种匪气吴慰精神一点也没有表现出来,感觉是在过家家。真像是在拍戏!
原来看花絮时感觉用了好长时间在表现战后,我以为一定挺无聊的。但是看过这后觉得,这一部分的人物命运追逐很感人,叫人产生很大的共鸣。感慨那个的大时代下的这类人,太委屈太可怜。有多少人会像谷子地这样好命有那样的领导在帮他。更多的是“无名”和“冤屈”!
《集结号》我觉得是一部无愧的好电影,对于中国人能够把自己民族真实的东西表现出来很难得。并没有像先前网络所说的什么抄袭《太极旗飘扬》,能把中国的战争拍到这种层度已经能够叫每个中国人感动了!
【第3篇】
《集结号》讲的是,解放战争期间,一连连长老谷接到三团团长的命令,带领士兵火速赶往阵地完成一项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他们约好,一连听到集结号之后,就可以突围撤走。但全连战士始终没有听到集结号的吹响,除了老谷一人被老乡救下,其他的战士全部战死。从此以后,寻找团长问清楚为什么集结号没吹响,成了老谷一生的追求。
几十年后,他才得知,三团团长早就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团长的警卫员道出了秘密:当年大部队转移的时候,团长根本没让号手吹号,当时已经决定用一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团长仍然为自己的决定内疚忏悔。老谷最终原谅了团长。
从《集结号》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精神,如果说《亮剑》的精神在于敢于“迎接挑战,永不服输”,《士兵突击》的精神在于“不抛弃,不放弃”,那么我觉得《集结号》的精神在于它体现出了一个士兵,一个队伍,一个军队应该具有的军人素质,永恒不变的天职--服从。那么将从三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服从”的理解。
一、九连47个弟兄牺牲的值得与否?这一个连有算上连长只有四十七个人,重武器也就是两艇机枪和一个小山炮。敌人人数无数,武器非常的精良,有坦克和炮兵,可就是这四十多个人用血肉之躯,死死拖住敌人,一直坚守在阵地上面,直到战斗到最后一个人,最终结果是掩护了大部队的安全撤离。这里体现出,其一:上级命令的绝对服从,虽然是只有三个人在场的口头任务;其二:当集体利益受损失时,个人和少数利益要不息一切代价,捍卫集体利益,即便明明知道是以付出生命和鲜血为代价。这就是服从,只有军队,只有军人才能够体现出这种精神,才能够遵守这样的纪律。谈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一个连的牺牲价值仅仅是46个生命么?绝对不是,他们换来的是整个大部队的胜利转移,很有可能由局部狙击战影响到整个战争时局。46个生命的价值,不言自明。
二、关于王金存的成长史。王金存这个人物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尿”,后一个阶段是“英雄”。用当时的话讲是因为他在战场上的“尿”,因此而违反了军纪,因此要受到军法处分。当时我很同情这个人物,本来一个好好的学校教员,教书育人是他的天职,可惜放错了地方,他也算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最终是主观意识和客观环境改变了他,这里有几个点:1、他的老谷交流,当兵本身对于他是很反感的事,可以说是近朱者赤吧,老谷影响了他,逐渐解开他心中的疙瘩。2、战场上,当敌人的炮弹飞过来时,把他吓得东躲西藏,甚至战友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都没有帮忙,我觉得他也不算过分,因为怕死是正常人的本能反应。但是作为指导员,事情过后他很后悔,在地上长跪不起,当然比起前一个指导员他的确很“尿”。我想这也许是触动他战斗的导火线。3、和谷子地一起拉山炮打坦克,当击中第一辆坦克时他的兴奋与激动,不亚于取得狙击战的胜利。4、到最后只有他和老谷时,为了保护好战士们的尸体,自己拉响了炸药包。到这里这个人物,从一个普通教员成长为忠于职守,服从命令的革命军人,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三、证实九连牺牲弟兄的身份,成为老谷余生执着的追求。
这场战斗仅仅是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淮海战役中的一个再也不能平凡的小战役。战斗的结果,是我们预期的,是成功的,但是这成功却是以一个不完整的连部,除连长外全部牺牲的代价换来的。活下来的连长老谷,没有顾及个人得失,而是执着的寻找大部队,尽管当时的结果是整编,再整编,能够找到的结果几近渺茫,但是为了给牺牲的弟兄一个说法,他顽强的从战争中活了下来,在这期间他也受到过,组织的调查,矿工的误解,他依旧以一个军人的处世方式来解决问题,服从命令是他的天职,直到最后当这个迟到了的集结号吹响时,他明白,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他终于给他的战友们一个交代。《集结号》让我们认识到一种坚决服从命令的精神,一种坚决完成任务的执行力,一种锁定目标行使职责的职业操守。
【第4篇】
《集结号》是冯小刚主演的战征片。主要讲的是连长谷子地在一九四八年初冬接到了团长刘益水的指示:没有听见集结号的生音就不能撤退,就是光你一个也不能撤退,听见集结号的声音就不能撤退。
结果刘益水那边先给被敌人给咬死路了,出不去,害怕这一吹不但谷子地那边不但保不住,自己这边也被咬死了,所以下令先不吹集结号。
谷子地的连里都被打的只剩下指导员和谷子地本人了,还是没有听见吹集结号,就没有撤退,因为指导员身负重伤,就死了。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空前惨烈。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受了一项阻击战的任务,他与团长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如果集结号不吹响,全连必须坚持到最后一刻。一座废弃的旧窑场里,47名战士奋勇厮杀,终究火力悬殊寡不敌众,谷子地亲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死去却无能为力。排长焦大鹏是谷子地的左右手,他在临死之前说自己听到了集结号响,让谷子地带着仅剩的几个弟兄撤退,战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对,大家对此产生了分歧。谷子地此时发现友邻部队早已撤退,他怀疑是自己忽略了号声,导致战友们枉送性命。强烈的震惊和内疚之下,他携带炸药包奔出窑场只身前往敌军战壕。其余战士最终全部阵亡。谷子地受伤后却被解放军当作敌军士兵俘虏。在后方的医院里他才得知,自己原来的部队番号已经取消,他不仅难以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甚至战死的46个弟兄都将被视为失踪者……谷子地设法加入解放军炮兵部队,跟随队伍的步伐南征北战,他生存的唯一动力只是为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即使时光飞逝事过境迁,即使历史已渐渐被人淡忘,那刻骨铭心的兄弟情谊却丝毫不减,在谷子地的脑海里,永远鲜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们的影像:王金存,焦大鹏,姜茂才,吕宽沟……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与谷子地一样执着寻找的还有孙桂琴,指导员王金存的妻子。直到遇到谷子地,她才确信自己的丈夫早已战死他乡。蒙受冤屈的两人有着共同的哀伤与信念,他们一起踏上了求证之旅。谷子地把孙桂琴介绍给自己在炮兵部队时的挚友赵二斗,见证他们喜结良缘。
当他们终于回到当年发生血战的旧窑场,却发现战场遗址已因煤矿开采而面目全非。除了谷子地之外,没有人知道,甚至没有人相信就在这个窑场下面,躺着几十名壮烈牺牲的战士。谷子地发疯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矿,无论如何他都要让真相大白……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了七里山来看电影,这里是我第一次看这麽大的露天电影,虽然是在室外的影院,但是好处多多:声音质量好,图片清晰,屏幕大。在夏天,边看电影边数落着天上的星星,那荧幕似乎在天边飘逸。还不需要买电影票的!
我刚刚一来就人山人海,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由此看来人们对于露天电影的热情。这是我喜欢的战争片。还在室外播放,就像身临其境一样,声音还非常洪亮。一直到了深夜都有很多人在看。我本来一直睡觉很早,可是昨天我看到九点多,妈妈一直催我到点了,唉!没办法我还是很不开心的走了。但我还是乐此不疲地把这些感动写出来,目的无非是让我们想到在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还有最质朴的露天电影,我们有很多的做人理念,和人文思想就是从电影那里传承过来的。
这个电影告诉我了这样的道理:要有团队精神、不惜一切地干事、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专一干事的理念,总会干好一件事情的。
【第5篇】
战争几乎与文明同时诞生。他与人类如影随形。而一切战争中,最具有争议性的,是同一民族血脉相连之人展开的殊死搏斗。
1948年汶河口战役,中野独二师一三九连连长谷子地受命率弟兄们守卫阵地牵制敌军以掩护主力撤退。经过日夜激战,全连除连长外悉数阵亡。战后,老连长谷子地辗转各处,经过多年的奔波努力,一连士兵才在历经遗忘与埋没后被追认为“烈士”——而非“失踪”。
故事很简单,情节也不复杂,就影片本身来讲,《集结号》无疑为近年国产战争片的典范。《集结号》一改国产战争片以往的僵硬虚弱,全片中对于火光、烟尘与伤残的表现淋漓尽致——尽管,我个人认为,某些镜头模仿痕迹明显,具有英美片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因素。但《集结号》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的取材是敏感的,而角度是反省的。相较于以往红片的浅薄,《集结号》少了主义崇拜与个人崇拜,更多的是深刻的反思。
在“昭雪”(或说“追认功勋”)过程中,谷子地遇到的麻烦超乎想象。先是“中原野战军”的已被撤销;二来唯一知情可以作证的老团长“挂了”;三是古战场十年后已变成矿山;四是上级领导几乎不理睬老兵的请求。这一堆麻烦大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时过境迁、规则大变。新模式的社会却不愿承认过去——因为它也有阴暗潜藏在时光长河中。一切预料之中的改变必会到来,怎么都猜不到的变化也可能出现,“旧人”们恐怕要被甩远了。
这很正常。内战因“改变”而起,也因“改变”而结束。它就是一次打乱社会秩序的动荡,无论冠以什么名义。内战结束时,一切人,保守党、激进分子与骑墙派都开始骇异。没有人不是同时怀揣着憧憬与恐惧,审视着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新社会。
我们很遗憾地发现,在那个全新的中国,革命烈士不得不沉默了很久——真是不幸。不知过了多久,他们才发出一声恍若隔世的欢呼。纵使如此,那些人仿佛永久地封印在1949年。六十年后,历史已是斑驳陆离。
内战有多光荣?这问题,除了教条派又有谁可以自信地回答?
为了与自己血脉相通的人拼命?为了一个会抛弃自己的使命?为了闹一个“失踪”的墓志铭?为了去争取所谓的光荣?我不知道这一切都多光荣,我只是疑惑这光荣的长度和厚度。它的意义,也许,只不过是“天翻地覆”。
内战的意义,也在于荡涤整个民族。从凯撒发动政变建立帝国,到卡扎菲被赶下台。没有一场内战不是为“改变”而生,因“改变”而终。当人民与统治者(或两拨统治者)的意见不合,又发生了抵触,内战一触即发。而当内战结束,它带来的改变风起时远不止当初设想的。我们都变成了领袖的筹码,变成了时代的劈柴。每一捆劈柴心中哔啵作响着骇异。
正在这骇异中,创造了新中国;正是那些意料之外的失去与获得,带来了改变——从根系出发的改变。一切伤害,最终都会被光芒与鲜花洗尽。历史是一架太阳车,有谁知道不会有下一个法厄同将它开向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