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2000字

【第11篇】

据统计,《红楼梦》中先后出场的人有七百多人,这些人人物性格鲜明。年轻时读这本书,总觉得里面全是一些既美丽又有才能的女子,于是想方设法去模仿,随着年岁的增长,看尽了人世间的冷暖,才猛然发现,最应该学习的那个人竟然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寡居多年的女人,因为女婿狗儿的一双儿女没有人照管,于是接刘姥姥和他们一起居住。这一年秋末初冬,天气冷了起来,狗儿因为一家人的冬衣没有着落,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在家里骂骂咧咧,刘氏也不敢说话。刘姥姥劝狗儿去京城找曾经连过亲的王夫人,狗儿心动,但觉得这样做丢脸,于是刘姥姥带着外孙子板儿决定到贾府走一遭。刘姥姥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由她带着见到了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王熙凤出于面子接待了她,并把准备给丫头做冬衣的二十两银子给了她。

投之以琼瑶,报之以木瓜。对于那点银子,王熙凤或许早就忘记了,因为当时正值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第二年秋天,刘姥姥背着两袋瓜果和一些野菜来了,说是家里采下的第一波送给府里的奶奶太太姑娘尝尝鲜,东西管不了几个钱,但难得的是那一份千里送鹅毛的情谊,王熙凤被感动了,于是主动留祖孙俩住一宿,刘姥姥的角色发生了360度的转变,由一个打秋风的穷亲戚一跃变成府上的座上客。在贾府,王熙凤给她把菊花插满头,鸳鸯让吃饭的时候出丑。当她的那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出口,引得贾府上上下下笑得前仰后合。她在贾母的陪伴下游览了大观园,见到了她从来没有见到的,尝到了想都想不到的用几只鸡才做出来的茄子。后来在她离开,王夫人给了她100两银子,王熙凤给她八两银子,东西堆满了大半炕。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大观园所见到的一切淡化成美丽的风景,刘姥姥考虑着王夫人的建议,用这些钱置上几亩地,做个小生意,一家人的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在以后的几年里,刘姥姥一直没有忘记恩人的情谊。当听到贾府落难的消息,刘姥姥丢下家里的一切,托关系找人想尽办法见到了被关在狱神庙的王熙凤,又带着孙子跋山涉水散尽家财和贾芸小红救出了被王熙凤的哥哥王仁卖为雏妓的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在营救巧姐的人中,最有实力,最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应该是李纨。她在贾家的收入是多少呢,从第四十五回王熙凤的话中可以得知: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些银子相当于知县十年,一等镇国将军一年的收入(知县一年四十五两,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曹家遭到劫难,皇帝以孝治天下,所以李纨和贾兰没有受到影响,仍旧住在大观园的稻香村。在曹雪芹的后八十回里,刘姥姥和贾芸小红曾经去找过李纨和贾兰,巧姐是李纨的亲侄女,贾兰的堂妹,这母女俩竟然见死不救,为了早些打发贾芸他们离开,贾兰说没有现银拿了几张银票给他们,结果发现这些都是死票,无法兑取。刘姥姥和巧姐仅仅是因为曾经受到过凤姐的帮助,她在贾府得到的那点银子和李纨的收入比起来可谓小巫见大巫,在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关头,她远离贾府,完全可以视而不见,然而她不仅没有那样做,而是不顾个人安危解救巧姐,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那个为了钱把外甥女送进妓院的王仁,每天和巧姐朝夕相处的贾兰他们的所作所为禽兽不如。

在刘姥姥的身上,还有许多让人学习的地方。

分析透彻,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狗儿家居住的日子,刘姥姥没有像女婿一样因为家里用度没有着落发火撒气,也没有像现如今的很多丈母娘一味地数落女婿,她为女婿出主意,想办法。她清楚狗儿的祖父曾经和金陵王连过宗,可以攀得上一些关系,人家拔一根汗毛比他们的腰还要粗。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因为掌握了这些有用的信息,所以一切充满了希望。

刘姥姥遇事态度积极,看问题充满正能量。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已经七十四岁,按说已经过了拼搏的年纪,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还在不在,可是她却人老心不老。她说: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还说: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刘姥姥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种精神着实可佳。有一些人做事情总是找借口,明明没有多大年龄却说自己老了。有一些人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不是怕做不好,就是怕别人说,于是计划了很久的事常常一拖再拖。试想刘姥姥如果没有第一次的迈出,哪里有两次进府那丰厚的回报。二十两银子是一个农户一年的费用,那么一百零八两和那些送的东西折成的银子将是多少年的费用呢?

刘姥姥大气,有长远的眼光。刘姥姥第一次在周瑞家的带领下见到王熙凤,得到二十两银子,拿了一两给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没有要)这一两银子应该够置一家人的冬衣和过年所需了吧?如果她吝啬钱,周瑞家的会第二次再引她进荣府?刘姥姥深知贾母是何等优秀的领导者,什么样的世面没有见过,她做事不是扭捏地从穿着打扮来刻意讨好贾母,而是说一些吉祥的故事,通过说笑来让贾母高兴。明知道王熙凤和鸳鸯有意让她出丑,但是她却很乐意地去配合。事后鸳鸯给她赔礼道歉她说: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可恼的......我心里要恼,就不说了。贾母第一次这么开心,游了大半个园子(因为贾母每次游览大观园只走一两个地方),贾府上下无不被她逗乐。

刘姥姥知恩图报,不畏艰难的精神将激励我前行。

【第12篇】

读罢作家严歌苓创作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掩卷而思,我认为作者无疑树立了两大方的观点:一是乱世佳人,笑中有泪;二则是乱世佳人,泪中有恨。

“乱世佳人,笑中有泪”主要集中体现在十三位妓女和彼得舍身取义这一情节。文中清纯的女学生,无疑是作者穿插在“南京大屠杀”这一特定时代背景内中国新生力量的缩影。即是民族的希望、民族的栋梁、民族的未来。而国民党军官、彼得、教父以及十三个妓女等诸多形象,无一不是代表着传统的正义人士。他们敢爱敢恨,敢拼敢搏,对于外来的敌对势力,憎恨不已。愿意为了山河奉献自己唯一的生命。所以他们为了拯救女学生舍身取义,换得了民族的光明,希望盎然的未来。这便是“乱世佳人,笑中有泪”即使一去不返,也在踏上卡车的一瞬勾起嘴角的一抹微笑;纵然眼中饱含泪水,但泪水中却诉说着:好好活下去。

而与之相反的“乱世佳人,泪中有恨”则体现在十三个妓女与女学生的矛盾之间。本书在最开始就已埋下了悲剧的伏笔,从最初就以贞操为界,划分出了同为女性之间的所谓不同。可是在当时混乱的局面下,也只能用八个字概括“沦落风尘,我很抱歉”。她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就一定要让她们为了女学生所犯下的错误而买单吗?书中女学生们曾说妓女们恶心,是风尘人物,甚至在局势动荡,国人性命不保之时仍不让她们入住教堂。但在女学生们以死相逼,苦苦哀求之下,她们却仍然同意舍身赴约,这,是否又有些许现在“道德绑架”的意味了呢?这便即是“乱世佳人,泪中有恨”。

不可否认的是,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之处:为了家国,为了河山,即使是社会上贱如蝼蚁般的人物,也可以担当起自己的一片天!在战争中,生命太卑微,活着既难又屈辱,受过摧残的她们反而更懂得如何去保护家国的幼苗,所以她们挺身而出了。在《秦淮景》的温软歌声,吴侬细语中,十三个风华绝代的东方女子在天主教堂圣洁的光辉中款款而至……

最动人部分莫过于香兰装扮学生装之前从布满灰尘的匣子里翻找出吊坠戴上,在破碎的镜子前欣赏自己容颜的时候,南京大屠杀挥之不去的迷雾中好像闪过一丝萤火,纵使她不久之后就死在了日军刀下。死时浑身血污,耳坠子却碧绿通透、纤尘不染。她们就是十三朵凋零的玫瑰,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如今砖瓦下的土壤。枪林弹雨,退路已毁时的精神寄托,又岂是用一两个词汇就概括的?

三根染血弦,一首秦淮景。对不起,你们的过去我无法参与,但至少收下世人的悼怀。酒一杯,向英灵告慰,饮尽了百年之间的卑微;醉一杯,铭记的血泪,定握紧前辈身后留下的吊坠;下一回,无人再后退,因为巨龙不愿继续沉睡,挺直脊背,又何惧魍魉魑魅!

【第13篇】

缘起:因加入读书会,必须每月读一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加之一朋友“逼迫”甚紧,故有此“胡说”之言。

定此题目有怀念之味,只因红楼乃青春之学,加之一读红楼乃在高中。未曾想重拾红楼,已是10年之后。现忆起,心中不免有青春逝去之伤感,但也因一读,记住诸多情节,尤其是和宝玉有关的,如宝玉何以如此个性?何以如此善良等等。此也为二读节约了时间,提供了思考,可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印证,更是此文产生的重要条件。

红楼乃曹雪芹记录家族兴衰成败之文,故曹雪芹即贾宝玉,二者乃同一人也。曹雪芹生活于清,鉴于时代环境,曹雪芹本该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尤其是在曹家这种望族,更该思君思国思家族,真正的家族兴亡,雪芹有责。但曹雪芹无如此,而是整日混迹于女流之辈,不读四书五经,唯看情意绵绵之《西厢记》,以致贾家衰败再复兴之时,已不是宝玉之功,乃贾兰之功。甚至是红楼之成,也因女性之功:即“忽念及当年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此曹雪芹‘心’之别样,也即宝玉之‘心’别样。

宝玉前生乃女娲炼石补天遗留下之毛石,弃置在大荒山无稽岩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修炼,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嗟,日夜哀嚎惭愧,后得他人相助幻化为美玉,转而投入贾家,故宝玉出生之时,嘴里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遂取名宝玉。此宝玉之‘命’别样!

古有抓周之习,即在孩子周岁之时,摆上诸多物件,让孩子爬行抓周,通过孩子所抓之物,判断孩子之前途、命运。此抓周行为,在望族尤为盛行,故宝玉亦难逃一劫,即宝玉在周岁之时,父试其志,亦摆上官印、金银、四书五经、胭脂等让宝玉抓,结果宝玉不抓其他,唯独抓了女性的胭脂钗环,其父见此,大失所望,认定其将来是酒色之徒。也因此,宝玉与父心中有了隔阂,以致宝玉一见其父就很害怕。此宝玉之‘运’ 别样!

宝玉‘心’别样,以致宝玉写出:“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说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过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人,便觉浊臭逼人,做出:吃女性胭脂之奇行和明知假却一如既往的坚持(在红楼之四十)。鉴于此,宝玉该为古代女权之代言人,更是慈悲之人,以悲悯之心看待世人,在男权时代,能如此者不易,因其以一己之力对抗社会道统,此乃真正之勇者,真正之智者。以致红楼历时而不衰,遂成“红学”!

宝玉‘命’别样,乃宿慧。宿慧建立在轮回之上,也即人不仅仅只有今生,还有前生和后世。宝玉前世乃补天之石,因其“无用”,并非无用,只因‘用’之缘分未至,便弃之在山,但其累世历劫已通灵性,享人间富贵,受人间疾苦,皆是历劫之行,故宝玉乃应劫而生。属有宿慧之人,贾家衰败仅是其历劫之象,是其见真性之关碍,突破碍口即见本性,故宝玉最后的结果是回归本性,放下一切。

宝玉‘运’别样,宝玉生在豪门,有显赫家世,加之其累世宿慧,宝玉该是‘命’好之人,但也因此,宝玉‘运’别样,生在豪门,家世显赫,虽条件优越,但也承担使命,即承载家族兴衰。贾家乃官宦世家,宝玉之责任即是考试做官,维持贾家的繁荣昌盛,但恰巧,宝玉对做官、对仕途毫无兴趣,甚至是厌恶,唯愿天天混迹于女性之流,与众女性嬉戏游玩,抹去性别、阶级之别。因此宝玉是命好运别样,犹如豪车跑山地,以致在抓周抓起胭脂钗环时,其父大怒,认为其乃好色之流。但说实话,抓周挺残忍的,因为孩子无意识,仅凭喜好的判断,就用来判断孩子的前途、命运是欠妥的。也愿现代父母不要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们习惯将命运合在一起,但其实,命是命,运是运。命是先天,如家境、长相、智商等,属不可改,但运确是后天努力,属可改。今天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我们的命皆是好的,因祖国日渐强大,亦不是百年前之弱国,更不是任人宰割、动乱不堪之国度,故我们要做的是“改运”,即不断努力,战胜困难,实现价值。即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的一样:“撸起袖子加油干”。人生短暂百年景,此时不干何时干?

勿论是否轮回,是否因果,风调雨顺,天下太平皆万民之愿,也愿众人誓除一切恶,誓修一切善,共同实现人类社会之大同,唯此天下方能太平,万兆黎民方可安生!

【第14篇】

据统计,《红楼梦》中先后出场的人有七百多人,这些人人物性格鲜明。年轻时读这本书,总觉得里面全是一些既美丽又有才能的女子,于是想方设法去模仿,随着年岁的增长,看尽了人世间的冷暖,才猛然发现,最应该学习的那个人竟然是刘姥姥。

刘姥姥是一个寡居多年的女人,因为女婿狗儿的一双儿女没有人照管,于是接刘姥姥和他们一起居住。这一年秋末初冬,天气冷了起来,狗儿因为一家人的冬衣没有着落,眼看就要揭不开锅了,在家里骂骂咧咧,刘氏也不敢说话。刘姥姥劝狗儿去京城找曾经连过亲的王夫人,狗儿心动,但觉得这样做丢脸,于是刘姥姥带着外孙子板儿决定到贾府走一遭。刘姥姥找到了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由她带着见到了王夫人的侄女王熙凤。王熙凤出于面子接待了她,并把准备给丫头做冬衣的二十两银子给了她。

投之以琼瑶,报之以木瓜。对于那点银子,王熙凤或许早就忘记了,因为当时正值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第二年秋天,刘姥姥背着两袋瓜果和一些野菜来了,说是家里采下的第一波送给府里的奶奶太太姑娘尝尝鲜,东西管不了几个钱,但难得的是那一份千里送鹅毛的情谊,王熙凤被感动了,于是主动留祖孙俩住一宿,刘姥姥的角色发生了360度的转变,由一个打秋风的穷亲戚一跃变成府上的座上客。在贾府,王熙凤给她把菊花插满头,鸳鸯让吃饭的时候出丑。当她的那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出口,引得贾府上上下下笑得前仰后合。她在贾母的陪伴下游览了大观园,见到了她从来没有见到的,尝到了想都想不到的用几只鸡才做出来的茄子。后来在她离开,王夫人给了她100两银子,王熙凤给她八两银子,东西堆满了大半炕。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大观园所见到的一切淡化成美丽的风景,刘姥姥考虑着王夫人的建议,用这些钱置上几亩地,做个小生意,一家人的日子很快就会好起来。在以后的几年里,刘姥姥一直没有忘记恩人的情谊。当听到贾府落难的消息,刘姥姥丢下家里的一切,托关系找人想尽办法见到了被关在狱神庙的王熙凤,又带着孙子跋山涉水散尽家财和贾芸小红救出了被王熙凤的哥哥王仁卖为雏妓的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在营救巧姐的人中,最有实力,最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的人应该是李纨。她在贾家的收入是多少呢,从第四十五回王熙凤的话中可以得知:亏你是个大嫂子呢!把姑娘们原交给你带着念书学规矩针线的,他们不好,你要劝。这会子他们起诗社,能用几个钱,你就不管了?老太太,太太罢了,原是老封君。你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我们多两倍银子。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又有个小子,足的又添了十两,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给你园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终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儿。你娘儿们,主子奴才共总没十个人,吃的穿的仍旧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来,也有四五百银子。这些银子相当于知县十年,一等镇国将军一年的收入(知县一年四十五两,一等镇国将军岁俸银410两)。曹家遭到劫难,皇帝以孝治天下,所以李纨和贾兰没有受到影响,仍旧住在大观园的稻香村。在曹雪芹的后八十回里,刘姥姥和贾芸小红曾经去找过李纨和贾兰,巧姐是李纨的亲侄女,贾兰的堂妹,这母女俩竟然见死不救,为了早些打发贾芸他们离开,贾兰说没有现银拿了几张银票给他们,结果发现这些都是死票,无法兑取。刘姥姥和巧姐仅仅是因为曾经受到过凤姐的帮助,她在贾府得到的那点银子和李纨的收入比起来可谓小巫见大巫,在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关头,她远离贾府,完全可以视而不见,然而她不仅没有那样做,而是不顾个人安危解救巧姐,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那个为了钱把外甥女送进妓院的王仁,每天和巧姐朝夕相处的贾兰他们的所作所为禽兽不如。

在刘姥姥的身上,还有许多让人学习的地方。

分析透彻,不打无准备之仗。在狗儿家居住的日子,刘姥姥没有像女婿一样因为家里用度没有着落发火撒气,也没有像现如今的很多丈母娘一味地数落女婿,她为女婿出主意,想办法。她清楚狗儿的祖父曾经和金陵王连过宗,可以攀得上一些关系,人家拔一根汗毛比他们的腰还要粗。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因为掌握了这些有用的信息,所以一切充满了希望。

刘姥姥遇事态度积极,看问题充满正能量。她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已经七十四岁,按说已经过了拼搏的年纪,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还在不在,可是她却人老心不老。她说: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还说:果然有些好处,大家都有益;便是没银子来,我也到那公府侯门见一见世面,也不枉我一生。刘姥姥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这种精神着实可佳。有一些人做事情总是找借口,明明没有多大年龄却说自己老了。有一些人做事情总是瞻前顾后,不是怕做不好,就是怕别人说,于是计划了很久的事常常一拖再拖。试想刘姥姥如果没有第一次的迈出,哪里有两次进府那丰厚的回报。二十两银子是一个农户一年的费用,那么一百零八两和那些送的东西折成的银子将是多少年的费用呢?

刘姥姥大气,有长远的眼光。刘姥姥第一次在周瑞家的带领下见到王熙凤,得到二十两银子,拿了一两给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没有要)这一两银子应该够置一家人的冬衣和过年所需了吧?如果她吝啬钱,周瑞家的会第二次再引她进荣府?刘姥姥深知贾母是何等优秀的领导者,什么样的世面没有见过,她做事不是扭捏地从穿着打扮来刻意讨好贾母,而是说一些吉祥的故事,通过说笑来让贾母高兴。明知道王熙凤和鸳鸯有意让她出丑,但是她却很乐意地去配合。事后鸳鸯给她赔礼道歉她说:姑娘说哪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可恼的......我心里要恼,就不说了。贾母第一次这么开心,游了大半个园子(因为贾母每次游览大观园只走一两个地方),贾府上下无不被她逗乐。

刘姥姥知恩图报,不畏艰难的精神将激励我前行。

【第15篇】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随着凄凉的《葬花吟》缓缓传入耳中,那桎梏、悲哀的情绪便油然而生,思绪纷飞,带我回到了去年的夏天——在我第一次翻开《红楼梦》的时候……

对于这部名著,曹雪芹独特的叙述方式无疑是为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开卷第一回,以神话的角度,说这本小说原本是刻在石头上的,他只是抄下来而已。而神瑛侍者用甘露细心浇灌绛珠草,绛珠草化为人后要以泪为报的故事不仅为之后宝黛之间悲哀的爱情故事结局作了铺垫,也将这部小说中的“真真假假”表达到极致。

所以从书中的第一回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将是一场令人叹惋的悲剧,而曹雪芹写文章的这种多角度的写法,也使得《红楼梦》这部小说成为了自千古广为流转的,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四大名著之一。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本书,来领略它独特的韵味。

首先随着林黛玉的眼光,让我们第一次领略到了贾府的繁荣和鼎盛。那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华贵的陈设、严格的制度,无不将贾府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之后贾府的败落更是让我为这个封建贵族的遭遇感到惋惜,也让我真实的感受到了封建社会“盛极必衰”的残酷规律。

而这部作品成功的一点还在于曹雪芹对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

先说一下书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林黛玉吧。“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曹雪芹在书中给林黛玉的评价,说实话,在刚开始阅读《红楼梦》时,我很讨厌这个人物,讨厌她的多愁善感,讨厌她对下人咄咄逼人,讨厌她的弱不禁风,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也被她和贾宝玉纯洁真挚的爱情所感动,也被她优雅绝俗、内慧外秀的气质所吸引,也为她双亲皆逝,寄人篱下的悲惨遭遇而感到怜悯,也为她在贾府中察言观色,言行谨慎而感到她的机智。不仅如此,她的身上还体现着才华横溢的诗人气质。她心地纯洁,在丫鬟面前,毫无主子的傲慢。只有她才懂得贾宝玉不想做官的心思,可谓是和贾宝玉心有灵犀,她和贾宝玉的爱情并非是被对方的样貌所沉迷,而是两人在思想和精神上的高度认同,这也是整部作品的一大亮点。她虽然有时会对旁人心直口快,但她也会在诗会上帮助她人。

作为书中另一核心人物——贾宝玉,作为神瑛侍者转世真身的他,是荣国府贾政和王夫人之子,衔玉而生,自幼便深受祖母贾母的疼爱,一直住在贾母院里,知道十二三岁才入住怡红院。他憎恨男性,更亲近封建社会中受压迫的女性,他曾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让人深有感触,于是他憎恨自己的出身,厌官,并喜欢和一些地位卑微的人亲近。而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爱情故事更成为贯彻《红楼梦》这整部作品的主线之一。

既然提到了“金玉良缘”便不得不让人想到举止娴雅的薛宝钗了,薛宝钗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她善于为人处世,且识大体。出身于豪门之家,也颇有大家之范。但也由于这个原因,让她在面对看到晴雯的悲惨遭遇时也没有为其发声。她最终与贾宝玉成了婚,成为贾宝玉的妻子,但由于贾宝玉始终放不下对林黛玉的执念,也只是空有其名,也成为了封建贵族家庭中的一位牺牲品。

从思维敏捷却又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到内慧外秀却又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不难发现,《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都并非扁平人物,而是圆形人物,即正反两面多角度皆有的人物,这种描写手法也是文学史上的一个创新。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的确如此,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情绪也不禁的跟着情节的推进而变化着,在贾宝玉出家那一刻,谁又未尝没为这悲惨的结局而感到悲哀?但不仅如此,因为这更是曹雪芹对当年曹家的家道败落的真实写照,这其中表达了曹雪芹对自己家族败落的情感,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名著!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