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读《红楼梦》有感

一本红楼,诉尽人世百态。它是浪漫的,它用温柔的笔触深刻的描述了大观园一众儿女的华韶情怀。它是现实的,它用尖刻的笔尖描述了当时社会官场的黑暗。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让我们深深陷入其中,久久不能忘却。脑海之中,尽是那年大观园中的悲欢离合,久久不能散去。

纵观全文,黛玉在六七岁的时候,因母病史,其父曰:“父年已半百,已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姐妹扶持。汝去依傍外祖及舅舅姐妹,减我内顾之忧。”黛玉听了,不忍父亲担心忧虑,才洒泪离开了自幼长大的环境,去了繁华鼎盛的都城,为她的悲惨命运埋下伏笔。

可怜六七岁最纯真烂漫的年龄,入了大观园,哪怕见了至亲外祖母、舅舅等,都不敢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出错,被人耻笑。如此年龄,应该是在父母跟前撒娇耍赖之稚,就这样被迫长大,被迫寄人篱下。当然黛玉的悲惨下场也与她的性格有关,固然满腹才华、纯真善良、体弱多病令人怜惜,但是她心胸不够豁达,抱怨自己,多愁善感,言语犀利,导致她在大观园里人缘并不好。是人都有两面性,看似她任性刁蛮,其实她心地纯真善良,见到香菱,她怜惜她,同情她。细心、耐心的教她吟诗作对,希望对方能够活得更好。在文章的最后就因为她与宝玉有了私情而伤心伤身,就连她的亲外祖母最后都在她的伤口撒了一把盐,加速了宝玉和宝钗的婚事,也把黛玉往死亡路上更逼近了一步。看到黛玉临死之时的凄凉和她准备赴死之时对贾母的情感流露:“老太太!你白疼我了。”后来贾母道:“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就是因为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这也应衬了后几天黛玉弥留之际贾府从上至下居然无人问津,想想何其悲凉!

读完这本书后,心中感慨万分。一代佳人就这样消逝了,偌大的贾府也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那大观园里的热闹非凡,欢声笑语,都如一场梦般消散,只剩下无尽的阴冷萧凉。黛玉的故事结束了,却留给了我深深的感慨与思索。“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黛玉才华横溢,却最终香消玉殒;贾府辉煌一时,却终究“好似食尽鸟投林,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令人悲叹不已。水满则溢,月盈则缺,这是自然界的法则,每时每刻都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地前进,都会遭遇困境,被路上的荆棘所困。然而,我们不是黛玉,不会像黛玉一般柔弱,被现实的黑暗压迫,无力反抗。只要我们怀有勇气和希望,永不放弃,一定能够像游戏中的主角一样,天赐神力,披荆斩棘,走出困境。没有人会永远被困于黑暗中。纵然黑暗再深,也终有光明可破;纵然暗夜再长,也终有黎明降临。勇敢乐观的人才是最终的胜者。

有一句名言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黛玉因身世、性格之因素常常以泪洗面,奠定了她以哭定结局的悲惨命运。如果她能坚强一点,看开一点,豁达一点,也不至于落魄至此。宝钗万事藏心里,以明媚阳光大度的笑的一面对社会,对万人,最后虽然和宝玉结缘,但也是孽缘,笑得很孤单。如果她能把自己真心的一面露出来,贾府里的众人也不一定就觉得她那么适合宝玉,或许孽缘就不会存在。宝玉不知道自己最后该如何面对众人,离家礼佛,笑得很空洞。如果他能上进一点,不那么离经叛道,家里也许会更尊重他的意见一点,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首先需要有别人尊重你的理由。

以上便是我对《红楼梦》的浅谈,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受到了普遍的赞赏和喜爱,红学各派各持己见,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其巨大影响和无穷的艺术魅力。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