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5-01 07:46:10 我要投稿!
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多美的语句,诗歌般的语句,将文字的美感价值达到了极致。书中的那些精美篇章里,我最欣赏的便是这篇—听听那雨。
雨,连系着台湾和大陆,正如前文中他的感叹:“雨里风里,走入霏霏,更让人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黑白黑白片子。”余光中对大陆的思念之情,不多说什么,且读这一句吧:“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声音来自台湾。来自台湾的他思索辨析:“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在香港的谣言里呢?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腮聪的跳弓拔弦……”难怪,他要写冷雨,嗅冷雨。或许,“淋淋漓漓”的雨丝能够让人清醒头脑,“淋淋漓漓”的雨声能够增聪听力,“爽爽新新”的雨香则沁人心脾,沁心润脾。尽管主角是雨,但总感觉他一直是用雨来衬托自已的愁绪,字里行间透着他对大陆的思念。
语句别具一格,正是余光中的写作特色,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叠词,叠字叠词的用法在他的笔下出神入化,让人看了不禁入迷。不由得欣赏起一句“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再看这句,“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都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一连串的叠词,可真是把“雨”字的质感写活了。书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善用叠词,读起来有醉人的韵味,引起一连串的遐想。再如“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一句“山”,“伞”相谐,借谕妥贴,寄寓着无尽的忧思和遗憾。
而我最喜欢观赏的雨景,则是站在窗口,透过玻璃欣赏学生们放学回家时的情景。同学们打着各色中样的雨伞,穿着各式各样的雨衣。从楼上看,那简直是花的河—花团锦簇,起起伏伏,川流不息……烟有两个顽皮少年从“花”下钻出来,像一对戏水的飞燕,快乐的淋着雨,追逐着。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首杜牧的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读余光中的散文,对于我而言那可真谓是受益匪浅。诗中有节奏,散文也要有节奏,而节奏在他的描绘中,千变万化,调度得当,真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