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读书笔记600字
作者:张子怡 时间:2021-04-02 20:57:38 我要投稿!
儒雅君子,温润如玉——读《朱自清散文》有感
提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使人莫不想到先生的一片赤子心思满画楼,以及他的爱国血泪抛红豆,他的散文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题旨的隐现意境让人在品读他语言的同时反复深思,他每篇文章所散发出来的光亮,在照亮中国文坛的同时也慰藉了数不甚数的中国文人。
先生的笔墨疏宕,言辞婉约,在《父亲》中遥遥注视着父亲背影的过程中缓缓流泪,这趟买橘子的路似乎格外艰辛漫长,时间也为先生驻留,先生的目光从父亲臃肿的背影,又停留在父亲的苍苍白发上,许多说不出口的珍重也皆融进了这一抹平凡的背影。这也是先生散文中所具有的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之分,结构才会有疏密,先生的散文不仅十分注重散文“眼”的安设,并且充分的使之构成构思的“焦点”,最后成为先生的思想和艺术辩证统一的“凝光点”。
不仅是先生的《背影》,《荷塘月色》中也有所体现,开篇揭示文章主题,“这几天心里颇不平静”’,紧接着开始叙述小路幽深莫测的静,与水般的月光,都吸引着作者不断向里探索,蛙鸣蝉声此起彼伏,又使人联想起江南采莲的热闹习俗,喧闹的人声,更加凸显和侧面反映了先生的心如止水。最后文章结尾点睛之处:“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含蓄又内敛地体现了先生的思绪所止。
因此每每翻开先生的作品,都能感受到唯有先生作品的光辉,能像漫过山岭的薄雾,润湿胸腔里的一颗干涸的心,而无数拜读过先生作品的人,个个都如同趔趄上岸的少年,感受先生作品中的朴质及蕴藉丰厚的美。先生追求的是另一种美,这就是用词的朴实和口语化。而这正为他的为人不虚伪、不浮华、不讲排场和客套的反应。先生曾经说过“用笔如舌”是文章的极境,而他那富有“说话风”的作品也让人倍感亲切有味。
先生,就像一块冬天里的温玉,温儒尔雅、乃中国文坛一介翩翩君子。先生那含蓄恬淡的文字,也仿佛字字谱出一曲曲清丽和和弦,回响于人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