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者仍须为

细细想来,我的同龄人大抵分为两类人,一种是胸怀大志有理想的人,一种是好高骛远而无所事事的人。前者愿意通过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加努力来成就一番事业,而后者却总只是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想要不劳而获的心态却不愿付出努力。这让我颇为感慨,其间差距几可以以道里计哉?

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便早已为我们提出了能成大事者所应有的生活态度:“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九个字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也就是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事无事”则是以不滋事的方式去处理事物,而“味无味”便是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国学大家南怀瑾对这九个字的解读是:一个人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切事情在无形中都做好了。“味无味”是指,世界上真正好的味道,就是没有味道的味道,没有味道是什么味道?就是本来的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所以,“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随意而为或无所不为,而是用正确的方法实现有所作为。

若是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会知道古往今来包括圣人们在内的那些成功人士无不是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他们的成功并非仅仅因为他们天赋超卓、远超同侪,而更是因为他们积累了无数的努力和细小的成绩才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我对于这九个字的理解是大生于小,多起于少。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这样才可能取得成功。我们都学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应该就相当于今天的“食神”,一手刀工玩得出神入化,让人目瞪口呆。可他的技艺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刻意学出来的,而是在潜移默化的日积月累、千百次试刀、练习和不断揣摩中自然而然炼成的。请领会他开始阶段和技艺大成时的境界差异:“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试想,如果庖丁刀子也不动,就站在那里等着牛自己碎成块,那就是什么都不干的那种假"无为"。实际上,任何一个技艺要达到炉火纯青,做事都需要轻松、自然、流畅如同这个庖丁解牛,那都包含着一种真正的“为无为”。天下的难事,一定要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要从微细的部分开端。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人,很少能够兑现,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而无法成功。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而且,我们要从平淡无奇的现象中感应察觉出真实和规律来,把“无味”当作味而得其味。品味在大众眼里没有味道的事物和事理,就是味无味的意义之所在,也就是甘于平静、善于思考和总结。这九个字应该是指导人们脱离平庸、浮躁,追求自我修养和奋发向上的妙药。

其实我自己也是个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人,却在很多时候自认为是有理想、有思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却怀才不遇且容易自得意满,不愿从小事做起,不愿付出艰苦的努力便想取得成功。拿我学习英语做个例子吧!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的英语成绩还是不错的,也有出国留学的打算,不过现实的情况是我现在都高二了,英语却是我最差的一科。仔细反思一下,或者对照“为无为”的内涵,现在的我终于明白我的英语学习到底是怎么了。原来上了高中以后,课程越来越难,学习上不免顾此失彼,总觉得英语不是那么重要了,吃点老本也不会有大问题,而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其他科目上。英语单词也不背了,作业也是能凑活就凑活,于是英语成绩也在凑活中每况愈下,也就成了没有日积月累的努力就只能不进则退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想不劳而获、一劳永逸、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我也知道了“无为”并不是要人们无所作为,而是以“无为”求得“无不为”,做到“无为而为”。古人有言“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正是从方法论上说明了老子的主张以无为而有所作为的正确性。

以小观大,以少见多,所以一切无所事,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很多事,但并不需大事声张或刻意而为。解决困难的事,要从最简单的着手,做大事,也要由细微的地方开始。所以做人不能自以为了不起,谦虚容人,反而能成大事。有的人审慎小心,不轻易承诺,故能坚守住其诚信。而那些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的人,恐怕会经常陷入困境,遭受失败。如果我们也能够像圣人这样把任何事都当作困难事,谨小慎微地去进行,那么反而不会遇到真正的困难。看来,我们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不能眼高手低、不切实际,这就是我最大的心得。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