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川子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4-20 09:27:39 我要投稿!
细雨绵绵,庭中沏茶。茶蒸汽携带着茶香袅袅上升。心在茶烟中渐渐沉淀,一种久违的熟悉感涤了胸中的苍凉,脑海一片空宁。
忽逢狭路,直走二三十步,豁然开朗,一隧道于前。复前行,只见三字刻于其上:玉川子。复行数十步,入洞口。乍眼一看,其道不长,暗无天日,借着烛光,至一所处,有碑横建,上书“茶境”二字。两边一副对联:花笺茗碗香千年,云影波光活一洞。其洞画壁雕岩。一壁云: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其后一画相衬,李清照在亭上沏着茶,手捧一本好书。
一岩上,白居易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着的碧茶粉细如尘,右上角赋一诗: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其旁刻有一幅画,若盛夏的中午,烈焰腾空,山童不避溽暑正在忙着制作新芽茶。诗人倚柱远眺,题下: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一壁有茶之源:神农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其右用白话文写着:中国的茶艺术,萌芽于唐,发源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出了洞,偶遇一孩童,一问得知是导游,就这样我的茶艺之旅开始了。
沿着古道走,步入一亭,孩童告诉我这里是茶艺展览会,分为四个环节。
映入眼帘的是功夫茶的表演,长嘴壶在茶艺师手里挥洒自如,表演若行云流水,冲茶时茶嘴离杯口有大段距离,茶艺师们却能将壶内滚水轻松倒进茶客杯中,且不会溅出一滴水。对此我赞不绝口,孩童介绍虽然长嘴壶在成都自唐朝就有了,但是流传间隙里却有20年的空白,长嘴壶茶艺在四川成都消失了20年之久。而今,蓉城被誉为休闲宝地,人民生活渐渐安稳,成都茶馆不再门可罗雀,茶客们络绎不绝。于是我们就可以常常观赏到茶艺师们现场演绎这种逝而复生的传统艺术。纵观长嘴壶历史,兴起于盛世之下,衰落于王朝积弱,这种逝而复生的传统艺术。纵观长嘴壶历史,最终回归传统艺术殿堂,可谓凤凰涅槃,炼狱重生。
接着是选茗,这儿有各色各样的茶叶,琳琅满目。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等,种类繁多,类型齐全。孩童介绍绿茶是我国品种最多、产地最广的茶类,系茶树新芽经杀青,揉捻后直接烘干而成。绿茶外形紧凑,色泽青绿而有光泽,汤色清亮叶色发绿,滋味清香甘爽,收敛性强,具有较强的提神、醒脑、抗衰、消炎、杀菌功效。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红茶的外形乌黑而光润、颜色红亮而浓厚。它滋味醇厚、收敛性不强、性质温和。
其次是茶具艺术。茶有茶道,器亦当有其道,茶、器、道相宜,方能相得益彰。香茶需好器,好器衬香茶。好的茶汤要有好的器皿来搭配,这儿的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应有尽有。白瓷土显得亮洁精致,黄泥制成的茶器显得甘饴。朱泥或灰褐系列的火石器制成的茶器显得高香,厚实。紫砂或较深沉陶土制成的茶器显得朴实,自然。其中青花茶器像极了一个不谙世事、纯洁清新的少女.青花瓷的白皙能够更好地反衬茶汤的颜色,更快地让人们看到茶的内质.经过精雕细琢后的青花瓷精致、优雅、易碎,就像经历风雨后成长的少女依旧美丽。
最后轮到沏茶和品茶了。红木制成的木勺舀上茶叶放进盖碗,用旁边壶中烧开的水淋过沸水反复相沏,而后倒进瓷碗中,置于面前。青瓷托于掌心,几片茶叶在清澈碧绿的液体中舒展,旋转,沉入杯底。随后是七浸七泡整个过程优雅而宁静……品茶有讲究,一杯茶分三口,第一口试茶温,第二口品茶香,第三口才是饮茶。呷茶入口,茶汤在口中回旋,顿觉口鼻生香。毛峰的鲜醇爽口,碧螺春的清和鲜甜,云雾的香馨醇厚,龙井的香郁味甘,一切尽在不言中。
……
一盏茶香刺破了这个美好的梦,眼前的茶叶还在水中蹁跹起舞。
茶,它本是一片树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它步入了唐朝诗人的殿堂,它成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饮。它藏进僧侣的行囊,与佛法一起东渡日本,并在那里上升为一种生活的信仰。它登上大航海时代的货船,与瓷器、丝绸一道,满足着欧洲人对东方古国的想象。它丰富了英国文化中最精致优雅的礼仪,并跟随日不落帝国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它走过漫长的旅程,生命历经枯萎、重生、绽放,或许只是为了提醒匆忙行走的人们,在明知不完美的生命中,也可以感受到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
一品茶香,品尽苦、甜、清、涩
一品茶香,品尽中华文化之悠久……
寻根,寻传统文化的根基。让茶香浸润中华大地,让茶香溢满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