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
作者:李小马 时间:2019-04-20 10:41:14 我要投稿!
从东周演义、山中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从琅琅关雎到同居长千里,从七月私语长生殿到三生梦回牡丹亭,流光自亘古源头而来,如此缱绻旖旎、生生不息……
岁月似戏
殷红的帷幕帘卷开肃穆的黑,隐处战鼓擂擂、铁马嘶鸣,刀光剑影,观众宽心四下坐,一出好戏正开腔。
花旦轻挑丹凤,眉眼流转,翠生生出落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小鼓阵阵,绕兰指轻点,则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黛眉微蹙,柳园梦回,唱的是《牡丹亭》“春心只在眉间锁,春山翠拖,春烟淡和”的相思愁绪;望穿秋水,雕栏观月,唱的是《西厢记》“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憧憬希冀;悲歌剑舞,佳酿消愁,唱的是《霸王别姬》“田园将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的囹圄凄楚;满目寂寂,决绝悲恸,唱的是《长生殿》“三尺白绫若赐我,可愿葬我于君侧”的厚意无畏。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世人生于这莽莽红尘,而人情一事,最是烦扰。
人道是“戏子薄情,薄如一面”,而他们将脸谱勾勒,为生旦净末丑,活色千古英雄事,百年痴儿女。一腔干颤,柔肠百转,演绎杜丽娘的勇毅,崔莺莺的痴心,李香君的忠贞,赵盼儿的明慧……情之所至也,竟绚烂得闭月羞花花愁颤,种种生成,许多娇,许多韵。
风霜千年万年,而唱词永存,一笔一画,蕴含的是王实甫、汤显祖、洪昇等文人墨客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流光于眉眼动人中刻录着中华五千年的相思,五千年的忧愁,五千年的痴情,五千年的忠义,自那一方红台之上,缓缓倾吐。
岁月如衣
衣饰,见证着历史的巨变。
上古时期,人们以树叶草葛蔽体,资源匮乏,知识残缺,对生存的追求远大于美的享受。黄帝之后,农耕发展起来,麻布于这时出现,纺织技术的发明,社会生活的改善,使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得到展现。聪慧的华夏儿女通过文字记录着一次又一次技术的革新供后辈参考。至夏、商、周,伴随着“塾”的出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接力棒,已如此自然地代代相传。衣饰可以织样华美,色彩厚重,而制度的变革加深使不同阶级的衣着越发细化。
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思想的高潮,亦是服饰文化的高潮。各国竞相发展生产、炫耀风蕴、掠夺财富。在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服饰局面和推陈出新的深衣服式。河南襄邑的花锦、山东齐鲁的文绣、南方吴越的细麻布、北方燕代的毡裘……“珠玉锦绣不鬻于市”巳成为过往“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满堂宾客视钩而异”成为潮流。
秦汉思想、社会、技术的进步使衣饰、衣制更为繁复。唐朝的繁荣更让衣裙的华美达到了顶峰。自魏晋南北,经宋元明清,文化的壮大时常伴随着民族的冲突,在一次次火花四溅的摩擦后,服饰逐渐成为不同民族的融合体。
封建社会末期,国门洞开,外夷入侵,变化接踵而至,是洋务运动,是辛亥革命,是抗日战争,是新中国成立,最后,是改革开放的钟声响起。
我们的衣服在曲曲绕绕的历史中,由简入繁,又由繁入简……文化兴,则它兴,文化变,则它变。
五千年岁月,是而今饱经沧桑的“中国风”。华夏儿女为之前仆后继,因而经久不衰。
在米兰时装秀的T台上,古典韵味艳惊四座,使世界为之倾倒。龚琳娜广袖留仙,一袭华裳,一曲长歌,余音绕梁。
历史的痕迹,旧时的宝藏,一直在更新,也从未被遗忘。一转身,被时光换了模样,抚去了疤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一次力压群芳。
不断发展又不忘传承,流光一丝一缕地编织,从未断绝。
岁月不息
记事起,我们识字、念书、诵诗、行文,懂得汉字的变迁、诗词的意趣、万物的灵性。求古仁人之心,更上一层楼,应先天下而忧……
一切如此自然且约定俗成,而它又从何而来?
是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吗?是瑰丽奇崛的诗词歌赋吗?是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吗?抑或山水?艺术?精魂?五千年的岁月足以周游多少天地?历史走走停停,而文化的流光自过去而来,日夜兼程、川流不息。它不停,去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