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清晨,推开院门,见满地落花,忽忆起昨夜一场骤雨,折了花枝。“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道雨疏风骤,确是风骤雨亦骤。席地而坐,一手香茗,一手书卷,就着淡雅的花香,目光落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共恨,玉簪螺髻。”正是江南萧瑟的秋天啊,天空凄清高远。大江滔滔奔向天边,一派秋光,难以望尽。那连绵的群山,如美人头上的玉簪螺髻。本该是让人心生快意的景色,却又“落日楼头,断鸿声里”,自称“江南游子”。愁肠欲断,无人理解;一腔豪情,怎奈报国无门。

叹一口气,看向下一篇: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殇,几曾著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不觉眼前一亮,好一个山水郎!赐官而不受,“爵禄非所愿也”,拂袖归乡。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愤世嫉俗,只愿浪荡天地之间。

微风忽起,翻动书页,落在一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相爱之人,常偎在一起,形影不离;分开一段时日,便疑窦丛生,寻死觅活,叫人肠断。殊不知,情之一字,贵在坚持,无需朝夕相伴;怎奈世间几多痴男怨女,受了情伤,便争做那“离于爱者”,愁肠百结,令人叹息。

合上书卷,品一口香茗,脑中清明,方忆起此时并非古时。两者之间,大为不同。

科技高速发展,国力不断提高,当今的人们,早已适应了快节奏生活;而在物质上的富裕之下,是精神上的空虚和情感上的空缺。电脑普及,键盘上打字手指翻飞,让人眼花缭乱;输入法的“记忆”功能几无错处,人们甚是依赖,办公学习效率随之提高,奖金不断,早将书写抛之脑后。炎黄子孙,提笔忘字,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字在人们笔尖下已然变得生疏和踌躇起来,遑论古典诗词?纵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的觉醒和突围,仍有人言:古诗无用。

无用,是因为从未深入了解古诗。对于故事的印象只停留在“复杂、难懂”的表面。这样的人,体味不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领略不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气魄;理解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感受不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伤……便是读近现代作品,也如同嚼蜡:当简爱说“我和你是平等的”时,他感受不到女性的自尊;当黛玉吟唱“质本洁来还洁去”时,,他领会不到女性的自爱;当小英子说“我何曾再次迟到”时,他明白不了女性的自强……

口中苦涩褪去,继而清香蔓延,抚琴而思:热爱古诗词,传承中华文化,大到全国,小到个人。他人我自不必管,个人却要从小处做起。众木成林,何愁不能传承下去?心下释然,不由拨弦弹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绵延十里、零落成泥的桃花啊,你可知我意?我盼着你的根儿快快壮大,荫庇子孙无穷尽。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