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没关系”为主题的作文900字

【第1篇】

前段时间上映的《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部电影在这审美为尚的时代打出了“不同凡响”的一拳▬在创下豆瓣网影评史的最低分后,在中国影视“审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被调侃“去挖煤”的导演毕太飞也在舆论场上饱受诟病,但在《看天下》记者的提问前他依然“乐观”:没关系,我还要追逐电影圈,我要做伟大的导演。

仿佛在网友的重重批判指责下,作为这绝世大烂片的一手策划人,他倒和这完美败局毫无关系,如同被诬陷被误解的圣徒,反过来笑着“原谅”大家的批判指责,把自己应担负的反省与责任扔到了九霄云外。

这才是这一句“没关系”最可怕的。最恶性的“进化路线”:从宽容到搪塞,从原谅你到甩“锅”给你。这恰如天下无敌的无赖逻辑让原本一句开解宽容的话语来了个从里到外的大变味,变成一种无需遵守逻辑规定就能让自己丢掉道德包袱站上人品高点,腆着脸“宽恕众生罪过”的变声符咒。

关系,没关系,何时成为了这么一个社交处世的“作弊利器”?

中国自古到今其实并没有所谓“没关系”的准确定义,但在古人口中,我们可能更倾向于“无妨”的释义。无妨,在古语里讲就是不麻烦,没什么打扰到的。本是个好端端的谦敬语,以表礼节上的准许或宽恕,结果到如今给这舶来语种一掺和,其本意模糊不清不说,还反倒衍生出不少“讹用句义”,人家麻烦打搅伤害你,原谅人家说没关系,结果反过来你给别人添了事别人找你讨说法,你反倒也和人家讲没关系,怎么着,你一句没关系让我当个大坏人,我找你究责的倒是自己砸自己的脚丫?

其实就其根本而言,还在于这人的责任意识的缺失与责任别识方式的支吾。依旧是以电影为例,前年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赢了票房输了口碑,搞倒风评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片中女主角椿错位的责任观,她的爷爷讲,你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其他人怎么想都没有关系,这一个没关系彻底调换了个人与集体的责任优先位,打破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观念平衡,椿率先置全村人安危于不顾,却因众人拒绝她报恩极力阻止她而成为“圣母”,殊不知康德早有言曰:“只有先为他人承担责任我们才有资格去让他负起责任。”当“对不起”变成“没关系”,负责任变成绑架责任于他人,与我们所求的“美美与共”不是相去甚远了吗?

其实想跨过这人性的“莫比乌斯”也很容易,本来两面的纸条因扭曲成来去仅一面的“怪环”,如同无理取闹让责任驾驭本不应承担的一方;但只要率先摆正心中的一杆称,首先负起自己该负的责任,就能剪开这空间或是道德的“纽结”。《海边的曼彻斯特》之中,过失杀人被判无罪的李却自愿为死去的妻儿赎罪;《末日危途》中父亲为了保护儿子对他人的信任从未杀死过任何一个袭击者。他们没有去用“没关系”为自己逃脱惩罚背弃信念找台阶下,毅然选择了责任的他们,已经站在道德与性灵的高峰,他们已别人的理解与宽恕为拄杖,以他人一句“没关系”成就自己清清白白无所挂碍,这时的他们将以深邃不为人知的慷慨与悲悯审视世界苍生,告诉你:

“没关系孩子,我们还有未来。”、

所以,请以正确的姿态讲出这一句蕴含人生大境界的“没关系”,以诚挚的内心去请求他人一句包含了宽容与信任的“没关系”,于世无所妨害,于己无所愧怍。哪怕艰难,也要承担自己那一份天地乾坤。

没关系,不用害怕,既然世界以“没关系”明我清清白白,何必不给这世界一个潇潇洒洒?

【第2篇】

长松点雪,古树号风。哒哒的马蹄声在相府骤停,几片薄雪落在了那人华贵的衣衾上,本就单薄的身影更显憔悴。

莲生看着这雍容华贵的相府,手中的奏章被握紧,突起的青筋似乎在彰显他此时的纠结与压抑,仅是年过四旬,却已有了半头的白发,鬓发如雪,每一根都在说着莲生这十几年来的兢兢业业,诉着案台前深夜燃着的火烛尽了千根。可如今,一切都付之东流。

他是个疯子,众人皆鄙夷。那日朝堂之上可怕的沉默让大臣如履薄冰,只因这莲山请奏派画师入敦煌。谁不晓?如今蛮夷正在边境猖狂,大有卷土再来之势,地方民不聊生:瘟疫洪水让百万百姓无家可依,国库紧张。在这时提出派画师入敦煌,画什劳子壁画,不是挨板子的事吗?莲生却偏偏反其道而行,“皇上,敦煌已有三十多年未建,这基业不可废啊!”莲生旁边的同僚眉头一跳,手偷偷拉了拉莲生的衣角,示意让他三思。正在吃着荔枝的皇帝一愣,又塞了颗荔枝给一旁的美人,慵懒地开口道:“那莲爱卿是想……亲自出银两供那无用的事喽?”莲生正欲应辩驳,同僚又拉了拉他的衣角。黑暗的沉默笼罩,不知静默了何时,不知皇帝啖了几颗荔枝,才散。

画师前往敦煌的前一天,莲生谴了众位家丁,独留一百余位画师在府中。莲生站在书房外,看着因陡然少了这么多人略显清寂的花园。夜底藏花一度,梦中踏雪几回。莲生清冷冷地坐在石桌旁,拿出了两只杯子,一壶薄酒,斟满。“老朋友,敬你。”莲生举杯邀明月,一饮而尽。“外,可有生得这样好的梅,暗香浮动月黄昏?”敦煌除了光秃秃的洞窟,可有醇香清冽的酒?”“天上,可还有你这样的痴人,为那壁画,耗尽年华?可还有我这般的疯子,疏尽家财,只为那一句话?”周遭愈发宁静,北风呼啸,无人回答。“陈千树,我莲生对你,对那画,可算是不愧于天否?”醉了醉了,莲生喝着冷酒,饮着突然哭了,隐忍苦楚与思念浸透其中,发出像小兽一般的哀泣。“噗”,莲生吐着了一口血,染红了素裹的大地,呆呆看着,思绪飘向了远方。

千树与莲生在塞外长大,黄沙漫天的日子少了许多趣味。突然来了个和尚,来传诵佛学。千树便随和尚学画,年复一年,老和尚走了,只留千树一人画那窟。莲生走那天,千树对他说:“考取了功名,记得带些画师回来,我等你。”莲生踮起脚看了看那洞窟,重重拍了拍千树的肩膀:“好。”可是当噩耗传来,千树死在大雪纷飞的塞外,待尸体发现时,已是半旬已过,唯有那画笔还紧紧握在手中。

莲生一群人走时,是一百一十八人,到敦煌时,仅有九十八人。有人颓唐,有人叛变。而莲生得病,一日比一日严重。

那天星夜,莲生入了千树死的窑窟,看着那未完的画想着千树往昔的模样,一夜未出。他是被人抬出来的,嘴唇青紫,脸色惨白,众人恸哭,白色漫天。

莲生死之前,似乎看见了千树,千树还是那副憔悴的模样,蹲下来,问他:“莲生竖子,你散尽家财,为这破洞窟,我千树,对不起你!”莲生想抬手拍拍他的肩,可身体虚弱,力气全无,只是手指微微动了动,浅浅笑着:“没关系,我误了你那么多年,如果,如果我当初拼却一谏,你怎会,落得那般下场。终究,是我对不住你。”千树摇摇头,“没关系。那我们,走吧?”莲生感觉身子一轻,站了起来,“走吧。”两人相视一笑,最后,看了眼壁画,扬长而去。

没关系,敦煌壁画耗尽千年,有多少人为此贡献了生命,但正因连续不断才有如今的敦煌。没关系,我不怨你。没关系,我不后悔,这基业,总得有人付出。

有些事,不说不代表没发生,有些事,说了不代表是真的。到头来,一句没关系,抵了多少痛,多少怨天尤人,包含无尽的理解,无尽的超然,无尽的痴心不改。

对不起,没关系。我知道,谢谢你。

【第3篇】

最近,“佛系”一词走红网络,“佛系青年”“佛系追星”等词层出不穷。所谓“佛系”,指的即是一种对事事都没关系,不要紧,怎么都行的心态,不可否认,这种心态确实可以避免一定程度的冲突矛盾,不为无关紧要的芥豆之事耿耿于怀。然而,一味地随大流,无主见,对事事都不走心不仅会使自身湮没无闻,还会导致众多的不公正,潜藏于表面的公正和平之下,如著名的“青蛙效应”般,最终导致的是整个机制的倾覆。

同样的事情,发生一次可以说“没关系”,但如果多次发生,其背后深层的原因却绝非一句简单的“没关系”所能遮盖。因此,我们必须将没关系建立在适度的原则之上,如郑燮所言,“在无伤大雅处难得糊涂”,而在戳到“痛点”,切中要害时,勇敢地站出来发声,大声喊出“有关系,”如此方能循序接近矛盾的核心。

“没关系”本质上折射出的是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中国人几千年来尊奉的也的确是“和平”“礼让”的原则。木心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东方文化的整体精神是忘言已忘言”;西方文化的整体精神是忘言犹欲辨。一个绝对“没关系”,一个肯定有关系,我无法冒犯地指出西方的“个人主义”与东方的“集体主义”孰优孰劣,然而在现代的法治社会、规则社会中,权利的指针既无法偏向个人,也无法偏向集体,必须寻求一种平衡与折中。当然,这种限度的把握绝非反掌之易。

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在平民与贵族日益激烈的矛盾中可谓是打了一管润滑剂。梭伦一方面照顾平民的利益,通过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方式让雅典境内的所有公民都享有政治权利,打破贵族对政治的垄断;同时梭伦又通过财产等级制从经济上保护了贵族的既得利益。梭伦因此取的改革的极大成功。

我们不妨来看,在这场改革者破费思量才寻求到平衡的改革中,平民与贵族对关系到切身利益的问题谁都无法妥协让步,此时一句无关痛痒的“没关系”对矛盾的调和于事无补,谁都“有关系”,大胆发生才促成了问题解决,皆大欢喜的结果。

但是,“有关系”也并非意味着全身树起芒刺,在蜗角虚名上“冤冤相报何时了”,鹭鸶腿上劈精肉的做法只会显得一个人内里的狭隘浅陋。相反,“没关系”此时便显示出其宽容的本质属性,以“三尺巷”的精神在宽容他人的同时也宽恕了自己的心灵,

“大国风度”是中国在对外交往中提倡追求并亲身验证的“没关系”。当今中国的贸易摩擦事件已开至全球最高,若是不能抱以适度“没关系”的宽容心态,势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但当面对异己势力公然的挑衅时,中国绝不会奉行“绥靖”政策。

话外讲一点。今年2月1日是春运的第一天,很多游子都踏上了返乡回家的路。然而台?此事之际,吾也妄言台海两岸须寻求共同利益,秉持“没关系”,寻求大同,早日完成统一。

言归正传,“没关系”有时需要作为“有关系”暂时的屏障,等待“有关系”的振臂一呼。这是含蓄低调,也是下一番涵泳之功必须具备的外部条件。2月4日下午国际田联巡回赛卡尔斯鲁厄站中飞人苏炳添的夺冠不正象征了中国田径继刘翔后归于沉寂的又一次苏醒么?

“没关系”,小至个人,大至社会国家,都无法做到“一言以蔽之”,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可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第4篇】

印象中外婆总是爱说“没关系”。

小时与人爬树摔坏了腿,哭个不停,外婆便笑着哄我“没关系,上过药便好了,下次要当心。”上了学开始爱上读书,常向外婆讨钱买书,爸妈训我不懂事,外婆便急着为我开脱“小事,孩子读书重要,我好着呢,没关系的。”

前些日子老师讲到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忽地,我便想起了外婆。她给我钱买的第一本书便是余光中先生的诗集,她说我朗诵的《乡愁》很好听,她最喜欢这篇。

已经......有多久没见到外婆了?

上一次见外婆的记忆是从“砰”的砸门声开始的。大舅舅的砸门声着实让这栋年迈的旧屋抖了一抖。木制的房梁,瓦制的房顶,都怯怯地,却也掩不住自己身上斑斑点点的时光的印迹。外婆也是怯怯地,锁着眉。脸上的皱纹像是几近干涸的沟壑,汇到眉间的那一个“川”字上。二舅舅早已说得口干舌燥,便闪过身来,为大舅舅让道。大舅舅一时竟不知怎样开口,僵在那里。

没人知道怎样劝动外婆。老屋将要被拆迁,儿女们都想着接她进城享享清福,她却偏生要守在老家。我们都不能理解她。

念着她平日最是疼我,我便试着唤了一声“外婆?”她却并不理睬我,自己出神“没关系的,我一个人也可以。”我恼她的不理不睬,又气她的顽固,一时怒了:“对不起才有没关系,外婆你对不住我们的用心。吼完这一句,我“砰”得砸开门,一甩手,头也不回地跑开,刚跑两步,便听得门吱吱呀呀地被弹簧幽幽地拉回去,“咣”一声合上,余响在黄晖的旷野里晃荡,像呜咽,像倾诉,更似幽怨与不舍。

再踏上去外婆家的路,我已然没有记忆中那般恼怒与不懈,只是淡淡的,细细的迷惘,一种寻找的渴求。乡间的风似乎也被岁月磨过一遍,细碎的风从林子里飞出来,在田野间游荡。

外婆住在了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我不敢想象那样一个小小的,皱巴巴的老太太怎样缩在宽大的衣服里度过板房中的春夏与秋冬。板房蓝色的边框映着淡蓝的天,像是融在了这天地旷野间,本为一体。田边稀稀拉拉有几棵树,像被谁抛弃在那里,我忽然忆得让我摔坏了腿的那棵树,只不过,是再也寻不到了。

有点香的烟味从一间小小的板房飘出来,白色的丝状的烟如水般漫过来,我不由自主地循着这烟向前。房门是半掩着的,里面昏暗中香火的幽光浅浅地勾出外婆的轮廓,而那桌上摆着的,分明是外公的遗像。

“怎么办?人以老,就是走不得了。这一次,都被我气着喽,这个把月也不来看我了。这是我们的家呀,是他们永远的家呀,祖宗世世代代,可得守住喽。”她静默了一会,便开始一个个地为子女儿孙们祈福。

我有些听不下去了,转身向田野走去,“乡愁是一枚邮票”,我心中越来越明了,或许我欠外婆一声“对不起。”

对不起啊,外婆,我冲你嚷嚷,会让你伤心吧。

对不起啊,外婆,我一直没有读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也没有读懂你。

对不起啊,外婆,我不该站在邮票的另一头。

我就站在田野间,站在童年的记忆里,站在祖祖辈辈的家乡,等着你说一声“没关系。”

当然没关系了,今年还没吃上外婆做的柿子饼呢,你可得补给我。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