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生活作文1000字高中

【第1篇】

家乡习俗——庙会

我的家乡是河北省邢台市开发区留村乡青界村,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是我们村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年的庙会算下来大概要2~3天,会前两天便开始搭起戏台唱戏了,会当天过去后第二天还会有“会尾巴”,大街上仍有摆摊卖东西的,当天没顾上来走亲戚的人仍然可以来串亲戚吃大锅菜。过会是小时候我最向往的活动,没有之一。

上小学时,学校每年还会在过会的那一天专门放假一天,那真是开心玩耍的好时光。过会时村里会在大队院里搭个棚子,叫做“醮棚”,用来盛放神像和摆放供品,大概在二月十六下午就搭好了,二月十七那天,大队院里就会热闹起来,上午会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叫“请神”,就是把各方神灵的神位和神像请到醮棚里,请神完毕后人们争相把贡品放到神案前,烧香祭拜,香烟缭绕,好不热闹,虽然是封建迷信,但可能也是老一代人的某种心灵寄托吧。晚上,戏班子在广场上唱戏,锣鼓笙箫,生旦净末,吸引了好多的老爷爷和老奶奶看戏,我们则在台前台后不知所以的钻来钻去。以前还会放烟花,但这几年因为环保需求,,绚烂的烟花看不到了,但大家都能理解。这些庆祝活动一直会进行到深夜。

二月十八那天是正式的日子,一夜激动的我早早的起床,去街上看小摊摆了多少,都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到了半晌,我会和爷爷奶奶会上看看,这时也有各种社火表演,广场舞、舞龙舞狮、踩高跷、武术表演、抬黄杠等等。看完这些,就要回家准备迎亲友了,家里总会提前准备几桌酒菜,等着亲友来做客,满屋子人说说笑笑,其乐融融。等吃完午饭时,街上就更热闹了,到处人来人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可谓“车毂及,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啊。我也拿上爷爷奶奶给的零花钱就去街上耍去了,弄个小零食,淘个小玩具,乐此不疲。那些摊贩很晚才收摊,你可能认为这就结束了,不,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送神,大半个村的人都会参与,颇有仪式感。

百度上讲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中国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一般在农历新年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举行,也是中国集市贸易之一,形成与发展和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在寺庙的相关节日或规定的日期内举行,多设在庙门及寺庙附近。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大江南北都有,如鲁迅的五猖会,历史上讲的开封大相国寺庙会……

小村里的庙会比不了城市的大商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也可能不再需要在庙会上买什么东西,因为上学我也再也赶不了家里的庙会,但我还是难忘我们村的二月十八过会。

【第2篇】

忆家乡“苦累”

如果有人问起我最喜欢的家乡美食是什么,我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奶奶做的榆钱“苦累”。曾经记得睡觉正酣,突然有一阵香味闯入我的梦乡,我不禁流出口水沾湿枕头,不用问,这香味的来源一定是榆钱“苦累”,这时,我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奶奶讨要苦累吃,奶奶一定会乐呵呵地答应。

“苦累”是河北省南部的一种特色小吃(我认为),介于主食与菜之间,被乡下人戏称为“穷人菜”,是穷人饥荒年里用以果腹的食物。生活困难时期,粮食和蔬菜极度匮乏,村里人为了充饥就从地里挖一些野菜回来,洗净切碎和上玉米面后,上锅蒸熟做成“苦累”,“苦累”一名十分形象,单凭“苦累”二字就给人一种莫名地时代感。在老家做苦累的食材有很多,榆钱、槐花、马齿苋。。。,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榆钱苦累。春天来了,春雨过后,春风轻拂,杨柳槐榆的嫩芽便长满了枝条,风一吹仿佛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正翩翩起舞,春风同时也带来那满树的榆钱,绿盈盈的甚是喜人。这段时间回老家时,我一定会到奶奶家摘榆钱,然后让奶奶给我溜“苦累”。

摘榆钱的过程同样在我的记忆里挥散不去,妹妹弟弟和我每次都搬一个板凳,我们一手提一个白色透明塑料袋,一手忙着捋榆钱,不一会儿就装满一整袋榆钱,我急急忙忙跑到家里去交给奶奶,当天晚上便能吃到朝思暮想的苦累了。但榆钱苦累的制作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要把榆钱摘干净,然后再将它洗个十来遍,捞出控水,放入适量的盐拌匀,再让每片榆钱都裹上一层薄薄的面粉,最后便可以上锅“溜”了,刚一出锅便闻到沁人的香味,使得我禁不住流下口水。吃一口,嚼一嚼,便会感到它的香美,拌点儿蒜泥,滴上几滴香油,来把嫩绿洁白的小葱,那真是比山珍海味更加美味。

人们过去用苦累来填饱肚子,度过饥荒;现在人们用它来调剂吃腻了细粮的胃口,对现在吃多了大鱼大肉的人来说更不失为一道“减肥菜”,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苦累”再次被端上了餐桌,成为一道美味佳肴。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