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湖何处落青蒿
作者:张喆 时间:2018-10-04 16:20:00 我要投稿!
孑然一人,蹀躞在枫湖边上天青色的墙弄里,走进一栋又一栋装满故事的深宅老院,从尘封的历史中,在细碎的光阴里,找寻青蒿的那一抹绿意。
随着屠呦呦的青蒿素闻名中外,青蒿素的源头——青蒿也逐渐进入世人的眼帘。说起青蒿,倒也与湖头有着不解的渊缘。先祖葛洪早在东晋时期就对青蒿有深入研究,并在《肘后备急方》中详细描述,从而启迪了屠呦呦的智慧,帮助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而我们湖头村,也随着青蒿故事,逐渐为众人所知晓。
踩在青石板路上,穿行于古朴的老屋之间,指尖抚过道旁苍翠的草叶,顺着这一抹绿意,我趟入小巷深处。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几颗数人合抱的百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便在树下小憩,聆听着枫湖水叮咚叮咚的回响。穿村而过的枫湖水与古道一同交织成一幅朴素淡然的水墨画,画中有追逐嬉闹的孩童,有赶着牛群归家的农人,亦有袅袅的炊烟轻笼着古村落。似一双素手抚过尘世万千,漫步于悟谧幽静的水墨画中,人在画中游,画在眼中舒。画中的我在苦苦寻觅岁月积淀下来的那一抹绿意……
古村至今已逾千年。移步古村中,血管里冲涌着欣喜与怀恋。欣喜能常与古村同呼吸,时刻感受古村那经久不息的脉搏,怀恋童年那历历在目的回忆。回眸绿意盎然的村庄,一身原生态的粉墙黛瓦着装,特别亲切,清新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老家的气息,一股离乡游子的情思油然袭上心头。
徜徉复徜徉,蓦然回首,惊见一株青蒿倚靠在挺拔茂盛的樟树旁。惊喜之余,我蹲下身子,抚摸着这株微小却生机盎然的青蒿,用心感受着它的气息。不同于其它的植物,青蒿的绿是深沉却极富生命力的绿。它不似溪涧的菖蒲绿得那么淌水,也不似屋后的芭蕉,绿得太过敦实。细看青蒿,叶片虽尖却厚实有力度,枝干虽软却不乏韧性,绿意葱茏却不耀眼,绿得深沉却饱含生机,恰似这千年古村的文化之魂,历经岁月的摸爬滚打,从未断绝。经历过考验,才显得越发弥足珍贵。
在湖头寻青蒿,也是在寻找一颗对古村文化的敬畏之心。寻寻觅觅中,我不仅领略了青蒿走过的千年历程,也揣摩到古村蕴含的千年文化。湖头,就这样坐落在和风细雨催开的绿茵茵的帷幔里,是青蒿撑开的一首诗,深入其中,又仿佛穿越一阙又一阙的宋词,时光铺陈,岁月静好。
抚过手中的青蒿,空气中清幽的香气由淡转浓,夹杂着沉甸甸的古村文化积淀,这种味道让我热血沸腾,心跳加快。作为新一代古文化的继承者,我确信自己正走在古文化薪火传承的道路上,我坚信,古村文化将在我们的手中承续发展,如同青蒿一般郁郁常青。
枫湖何处落青蒿,千年晋月今还照。
编辑点评
此文构思巧妙,文笔清新洒脱,充满诗情画意。借景抒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作者从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古典庄严的秀美村落,古朴自然的江南文化,绿意盎然的青蒿……
开篇营造如诗如画的意境,引起回忆,而后引经据典点明湖头村与青蒿的不解之缘,如水到渠成般自然贴切。随后笔锋一转,以细腻而婉约的笔触描绘古村美景及沉淀千年的古朴文化,让读者切切实实感受到湖头村的厚重历史积淀,接着浓墨重彩地凸现青蒿亘古不变而跨越千年的绿,让情感自然而然得到升华。
整篇作品文笔细腻,多用长句,如绵绵水流丰厚的诉说;间以短句,犹如涧中青石,富寓情趣,或欢快,或婉约,貌似平实的叙述中流淌着起伏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