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的目的与价值3000字

曹雪芹的《红楼梦》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的最佳作品。我认为这部作品可以以两个角度分析:它的语言和它的主题。本文主要讨论它的主题。

《红楼梦》的语言决定了它的文学价值。作为四大名著中的王者,它的文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曹雪芹所著的书中前八十回大部分章回中都有作者原创的诗词歌赋或对联、谜语、题匾和酒令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生动又有新意,被公认为极富文学价值,并且一些还将不同文体结合,创造出诗赋谜语,一部分还暗示了故事情节。除此之外的小说部分的语言也常常受到赞赏,甚至有红学中的“索隐家”在各种人物名称或字里行间发现了大量隐藏信息,这些都证明了这部作品有相当的文学高度与复杂度,相信与本文一起面世的论文也有部分会证明这一观点,本文就不再赘述。

这篇论文的主要论述关乎《红楼梦》的主题,其主题和支持主题的有效程度决定了这部作品的重要性。

《红楼梦》的主线故事情节相当简单,就是原本繁荣的大家族贾府和金陵其它三大家族一同在三年内逐渐衰败的历程,其中的固然有作者对繁华逝去的哀叹和他寄托于贾宝玉的对腐化世俗的厌恶,也有对贫苦人民的怜惜,但如果主题止于这样的思想,那么如此长的一百多回是没什么必要的,即使是为了表现作者的文艺水平也是如此。现在的普遍观点认为这部作品是作者的自传,这是大多数对其研究的基础假设,并有许多证据支持,最主要的是书中情节、人物与曹雪芹的经历高度相似。我同意这一论点,并由此认为《红楼梦》的主要主题,或者说写作目的在于记述现实的历史事件以及文化情况。

曹雪芹是清朝的胞衣子弟,与皇族关系相当紧密,由于日月之争等各种政治大事件家族内部各成员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同时家族的兴亡也与朝廷的繁荣与否有重大联系。由于作者的生平与当时一些负面的历史事件紧密相关,他必须将这些很可能是负面的历史记录在书中。由此看来,曹雪芹将记述历史作为作品主要写作目的之一是有足够的动机的。至于记录文化,作者的动机并不明显,但从书中对各种建筑、服饰、食物等等的详细、反复描写来看,他是有意记录这些文化资料的。

那么,《红楼梦》中有哪些历史和文化信息,又都有什么价值呢?

曹雪芹善于在细节中储藏信息。作为他的一本自传性小说,这部作品描述的历史的的重点自然在于对他有最多影响的事件。比较个人化的事件有贾宝玉姐姐贾元春被选秀入宫一事,事件性质与作者婶婶被选入宫中相当相似,曹家的随园被朝廷查抄和大观园被家里人抄检也有一定相似性,但对于这些有关的证据不多,无法证明或证伪二者的联系。影响比较广泛的,则有日月之争,这被许多学者公认为在《红楼梦》中出现多次影响,如秦可卿的患病和在第十三回中的死亡、贾宝玉在第三十三回中的“大承笞挞”和贾元春在八十回后可能的自缢都被认为与这一事件有关。所谓日月之争,指的是清朝前期弘皙等在野的月派亲王与在位的清世宗和清高宗等的斗争。关于这部分内容,已有许多人自认为已用大量证据证明,我对此没什么原创研究,因此不表。也有非主流观点认为本书不是自传并写的是南明的故事,或至少影射南明历史,看起来证据少得多,因而我不太支持。

此外,一些细微处也能看见不那么重要的历史信息。稍重要些的,如第五十二回中贾宝玉得到俄罗斯的雀金呢,从中可窥见俄罗斯与清王朝在十八世纪初期闭关锁国之前的奢侈品贸易关系。还有五十三回中的乌进孝赴曹府进贡一事,表现了包衣富贵家族借皇权支持而不顾生产结果严加剥削劳动人民的行为,也指出它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社会中的两个极端等级:皇家和贫农。更为不重要的,则有第三十九回中高级大闸蟹的市场价,这也算是对当时经济情况的微观描摹。

以上这些内容虽不能作为正规的史料看待,但既然大部分能被正史证明,剩下的应该也能对正史作出一定补充。只可惜作品中没有可证伪的历史内容,因为如果某些内容被证伪,就可以自然地说这是小说中的文学创作,这多少降低了它的可信度。但基本上,《红楼梦》还是有相当的历史价值的。

至于文化资料,书中的文化信息相当丰富,各色主要人物由于大多处于富贵家族,频繁地更衣,而作者则几乎每一次都对其有详细描写,如贾宝玉初登场时他以林黛玉的视角对他进行描写,仅对其服饰的描写就多达约九十字;在同一节中,他就又换了一身衣服,这次对他的服饰描写也有六十余字,其中如“二龙抢珠金抹额”、“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这样的长名称比比皆是,却都容易理解,无需后人的插图就可以想象出它的外观。

除了对当时高级服饰的描绘以外,这部作品还有对建筑的描写,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大观园的描述。而这些描叙中除了纯粹感性的赞美以外,也有关于当时园林建筑结构、形态的详细描绘,从中表现清朝包衣家族的审美观。建造完毕的大观园首次出现于书中第十七回,本回实际上是对大观园布局的介绍,是对后文发生在其中的故事的场景铺设。这一回中的描写表示大观园是江南式园林,或称苏式园林,特点如下:一,建筑、道路布局较为自由,书中描写道园中多有蜿蜒的羊肠小道,贾政甚至迷了路;二,装饰淡雅,精细但颜色朴素,作品中描述各处室外饰物都有精致的花纹却颜色“不落富丽俗套”;三,各个建筑风格、景观相对独立,从稻香村、的存在可以看出这一点;四,多水,从大量的桥梁、水中建筑等可证明。现在有复制的可信又完全符合书中描写的大观园,也表示书中的信息是详细的。作为教科书式的江南式园林虽与现代的没什么区别,但仍可以对现有的有关清朝园林的文化资料作出支持,也就是说他仍有一定文化研究价值。

不仅是建筑外部,《红楼梦》对每个建筑内部的结构、布局、内容都有相当详细的描述,常能体现其主人的地位与性格。秦可卿的房间内有大量贵重物品,暗示她作为废太子允礽后代的身份,这在许多红学著作中都有证明。惜春的房间有书法、绘画器材,还有大量艺术作品,表现她是一名离世的艺术家。薛宝钗房间陈设简朴如“雪洞”一般,表现她展现出的贤妻形象,暗示她的心计。但我更关注的不是索隐,也不是人物分析,而是文化方面的信息。如贾宝玉的怡红院中的玻璃器物和镜子,表现了当时传入的新技术对本国文化的影响,而刘姥姥对此感到极其陌生和新奇,也能看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另外,其它收到详细描述的陈设也表现了当时富贵家族的审美:即使室外淡雅,室内也要有华丽之处,稻香村的一部分也是如此。

以上说的这些是大雅的文化,而下面说的则是较俗的美食。贾家不似现在追求的是荤素搭配的营养饮食,而喜爱山珍海味,五分一斤的大闸蟹之流正合他们的口味。第三十五回中,贾宝玉想要喝莲叶羹,那莲叶却是用精致的模具做成叶形的面食,这表现了当时贵族,至少是年轻人,极度喜爱精致的食品,第三十九回中贾家送给刘姥姥的精巧点心也有类似性质。同一回中,出现了称为“茄鲞”的食物,一只茄子用十只鸡来配,又用了各色香菇、竹笋、蘑菇、坚果等来调味,虽似乎不太符合营养学,却别有风味,这体现了当时的创新烹饪技术和贵族家庭的挥霍资源。另外,文中还提到了各种玫瑰露、茯苓膏等高级食物。

以上说的这些文化信息,我认为比历史信息更有价值,毕竟历史信息因文字狱有必要虚构,文化信息却不需要,并且作者若没有亲自见识过其时的服饰、建筑和食物,很难想象得如此精细真实。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写作目的有相当一部分在于主动记录作者生活的时代的历史及文化信息,而由于这些信息的丰富性,这部作品有相当的作为历史及文化文献之价值。


推荐作文

内容推荐

【下一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