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渡扬子江》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渡扬子江

孟浩然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孟浩然,卷一《春晓》已介绍。孟浩然在开元二、三年间(714—715),以及开元十六年(728)曾到江浙一带活动过。此诗作者通行本作丁仙芝,实际上当为孟浩然。这是因为著录此诗最早的版本唐芮挺章选编之《国秀集》卷中作孟浩然,同时也著录了丁仙芝的一首诗,可见芮挺章所见此诗确为孟浩然所作,而非丁仙芝所作。其次孟浩然在扬州与润州活动过,并且渡过扬子江,还留下一些相关的诗,如《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早春润州送从弟还乡》、《扬子津望京口》。特别是第一首诗还谈了他要渡扬子江的原因:“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其内容与此诗是完全吻合的。第三,诗中所出现的鲜明的边疆意识,只有孟浩然这样生长在中原的人才会有,丁仙芝就是润州人,不大会有这样的边疆意识,因为此地从周代就比较发达,南朝时期这里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业(今江苏南京)靠得很近,唐代润州也是江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所以丁仙芝在心理上是不会将润州视为边疆的。此诗的作者显然是孟浩然。

首联扣题写渡扬子江。起句写船至中流,一个“望”字统领全篇,以下均写所望的内容。“桂楫”,桂树所制的船桨,是船桨的美称,这里代指船。次句总写所见江面与两岸景色,江面空阔,两岸景色明朗。

颔联承上具体写两岸景色。三句写北岸树林断开的地方,尚能看清扬子驿,这表明长江北岸的防护林长得非常茂盛。“扬子驿”,设在扬子津的驿站,在今江苏扬州邗江的长江边,为古代渡口所在地。四句写南岸山的背后就是润州城了,在润州城的北面有北固山与焦山。

颈联写诗人渡扬子江的感受。五句写江面上很平静,古人认为长江经润州而出海,所以此处江面被视为海之尽头。清王尧衢《唐诗合解笺注》卷八分析道:“江流入海而尽,海上之气,即为边阴。宇内既宁,故边阴亦静也。”六句写由于北风一吹,在江中感到冷飕飕的。“朔吹”,指北风吹动。

尾联写所闻秋声。七句写枫叶在北风中飒飒飘落。这里借用了宋玉《招魂》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的传统意象,其实“枫叶”实际上是代表各种树的落叶。末句写那淅淅沥沥的风吹落叶声正在传递着秋天的声音。看来,作者已经快要到达彼岸了,否则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称此诗:“写景如在目前。‘林开’二语,可作金山寺门榜一对。”写景要能抓住某地某时的特点,不能移作它用。此诗颔联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它是渡扬子江船至中流时所见的南北两岸景象,否则,就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