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原文、赏析、思想感情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视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卷一《春晓》已介绍。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三说:“明皇以张说之荐召浩然,令诵所作。乃诵‘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帝曰:‘卿不求朕,岂朕弃卿?何不云“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哉?’”张说开元三年(715)四月除岳州刺史,五年(717)二月,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而开元二年(714)春,孟浩然游越中,开元三年,溯江而上,岁暮返襄阳。则孟浩然写此时的时间当在开元三年八月,“张丞相”即张说,他于开元元年(713)七月任中书令,八月封燕国公。十二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他也担任过紫微令。开元十七年(729),三月为右丞相,八月迁左丞相。诗题宋蜀刻本作《岳阳楼》,唐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洞庭湖作》,明活字本、明凌濛初本、明毛晋本、《四部丛刊》本均作《临洞庭》,则“上张丞相”当为后人所加。

前四句写所见。首联泛写洞庭湖秋高水满。起句写八月湖水暴涨,几乎与堤岸在一个平面上,次句写水天相接,浑然一体。“涵”即“含”。“虚”即天空。“涵虚”即包含着天空,可见洞庭湖水面广阔无边。“太清”也即天空。“混太清”,就是说水天相连,难以分别。

颔联写洞庭湖的水势。三句写湖面上水气蒸腾。“云梦泽”,古代湖泊名,非常巨大,汉司马相如《子虚赋》说:“云梦者,方九百里。”这里代指洞庭湖。四句写巨浪不停地撼动着岳阳城。“蒸”、“撼”两字写出了洞庭湖雄壮而伟大的气势,正如清王士祯《然灯记闻》所说:“‘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也!”

后四句写所感。颈联自况。五句写想渡过辽阔的湖面,可惜没有船与桨。这句诗显然是在暗示自己想寻找出路,却无人引荐。好在他就眼前景物加以发挥,说得比较含蓄。“楫”指船桨。六句说自己无事闲居颇有愧于这太平盛世,也就是说自己想有所作为,这就将想请人引荐的话说得相当明白了。“端居”,安居,闲居。“耻”,感到羞耻。“圣明”,皇帝英明,这里指盛世。

尾联寓意。七句表达了对垂钓者的羡慕,“垂钓者”比喻那些已经当官的人。八句感叹自己想钓鱼却没有办法。“徒有”,空有。“羡鱼情”比喻自己想当官的心情。《淮南子·说林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而织网。”此诗创造性地运用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想要说的话。这两句诗还好在洞庭湖边多垂钓者这一具体情况,将干谒的意思表达得比较自然。

干谒也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内容,此诗可谓中国古代干谒诗的代表作之一。干谒诗要尽可能自然一点,含蓄一点。此诗结合洞庭湖的具体情况,就地取材,通过“欲济”、“羡鱼”来表达自己的想获得引荐的愿望还是比较自然的。但是还不够含蓄,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批评道:“‘欲济无舟楫’二语感怀已尽,更增结语,居然蛇足,无复深味。”此诗成就不在干谒,而在于三四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气势。孟浩然没当上官可能与他写给唐玄宗的那首“干谒”诗的质量太差有关,一是缺乏艺术性,二是将没当上官的责任推给了唐玄宗,所以触了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