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谈时间》原文及鉴赏
希腊哲学家Diogenes经常睡在一只瓦缸里,有一天亚力山大皇帝走去看他,以皇帝的惯用的口吻问他:“你对我有什么请求吗?”这位玩世不恭的哲人翻了翻白眼,答道:“我请求你走开一点,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这个家喻户晓的小故事,究竟涵义何在,恐怕见仁见智,各有不同的看法。我们通常总是觉得那位哲人视尊荣犹敝屣,富贵如浮云,虽然皇帝驾到,殊无异于等闲之辈,不但对他无所希冀,而且亦不必特别的假以颜色。可是约翰孙博士另有一种看法,他认为应该注意的是那阳光,阳光不是皇帝所能赐予的,所以请求他不要把他所不能赐予的夺了去。这个请求不能算奢,却是用意深刻。因此约翰孙博士由“光阴”悟到“时间”,时间也者虽然也是极为宝贵,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夺的。
“人生不满百”,大致是不错的。当然,老而不死的人,不是没有,不过期颐以上不是一般人所敢想望的。数十寒暑当中,睡眠去了很大一部分,苏东坡所谓“睡眠去其半”,稍嫌有点夸张,大约三分之一左右总是有的。童蒙一段时期,说它是天真未凿也好,说它是昏昧无知也好,反正是浑浑噩噩,不知不觉;及至寿登耄耋,老誖聋暝,甚至“佳丽当前,未能缱绻”,比死人多一口气,也没有多少生趣可言。掐头去尾,人生所余无几。就是这短暂的一生,时间亦不见得能由我们自己支配。约翰孙博士所抱怨的那些不速之客,动辄登门拜访,不管你正在怎样忙碌,他觉得宾至如归,这种情形固然令人啼笑皆非,我觉得究竟不能算是怎样严重的“时间之贼”。他只是在我们的有限的资本上抽取一点捐税而已。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
有人说:“时间即生命”,也有人说:“时间即金钱”。二说均是,因为有人根本认为金钱即生命。不过细想一下,有命斯有财,命之不存,财于何有?要钱不要命者,固然实繁有徒,但是舍财不舍命,仍然是较聪明的办法。所以淮南子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我们幼时,谁没有作过“惜阴说”之类的课艺?可是谁又能趁早体会到时间之“难得而易失?”我小的时候,家里请了一位教师,书房桌上有一座钟,我和我的姊姊常乘教师不注意的时候把时针往前拨快半个钟头,以便提早放学,后来被老师觉察了,他用朱笔在窗户纸上的太阳阴影画一痕记,作为放学的时刻,这才息了逃学的念头。
时光不断的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每天撕一张日历,日历越来越薄,快要撕完的时候便不免矍然以惊,惊的是又临岁晚,假使我们把几十册日历装为合订本,那便象征我们的全部的生命,我们一页一页的往下扯,该是什么样的滋味呢?“冬天一到,春天还会远吗?”可是你一共能看见几次冬尽春来呢?
不可挽住的就让它去罢!问题在,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如何去打发它。梁任公先生最恶闻“消遣”二字,只有活得不耐烦的人才忍心的去“杀时间”。他认为一个人要做的事太多,时间根本不够用,那里有时间可供消遣?不过打发时间的方法,亦人各不同,士各有志。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熙熙攘攘,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大概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份大些。“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时间即金钱之说仍属不诬。诗人渥资华斯有句:
“尘世耗用我们的时间太多了,夙兴夜寐,
赚钱挥霍,把我们的精力都浪费掉了。”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的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稽康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厄执觚,动则絮榼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曰:“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人,诚如波斯诗人莪谟伽耶玛所说,来不知从何处来,去不知向何处去,来时并非本愿,去时亦未征得同意,胡里胡涂的在世间逗留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内,我们是以心为形役呢,还是立德、立功、立言以求不朽呢,还是参究生死直超三界呢?这大主意须要自己拿。
(1963年《秋室杂文》)
【赏析】
这是长于写小品文的梁实秋先生的一篇佳作。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写时间的诗文篇章何止千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然而梁实秋先生的《谈时间》在这个老题目上却开掘出了新意:时间不是什么人能够赐予的,因此我们既要防止他人劫夺时间,更须防止自己浪费时间。
《谈时间》格局虽小,然而结构缜密,层次明晰,在很大程度上把叙事、抒情融会起来,层层推进。开篇作者即引了一个希腊哲学家的小故事,看似闲来之笔,却点出了时间并非君王赐予的深意。然后作者告诉我们“时间也者虽然也是极为宝贵,而也是常常被人劫夺的。”被谁劫夺的呢?作者不明言,却来写时间之宝贵,并言明“我们的时间之大宗的消耗,怕还是要由我们自己负责。”接下去,作者感叹时光的流转,任谁也不能攀住它停留片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进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怎样打发我们的时间?作者并不正面回答,却举了一些古人的例子展示他们如何打发时间,用不同的例子表明他们对人生和时间的不同态度。最后告诉读者:如何打发时间“这大主意须要自己拿”,为读者留下思考问题的空间。全文循序渐进,曲径通幽。而在布局上则又剪裁精当,详略得体,有时用墨如泼,工笔重彩;有时又惜墨如金,意到笔停,确实不愧为小品文大家的力作。
小品文有既“散”而又“不散”的特点。取材可散,立意不可散;材料可“散”,结构却不可“散”。做到“散”与“不散”的辩证统一,便达到了“形散而神聚”的意境。《谈时间》正给人以如此之感。作者把经过严格选择的零散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上来,尽管看来是互不相关,却时时都扣着“时间”这个主题,用“时间”把它们有序地贯穿起来,用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过滤,使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了内部联系,形式上也得以和谐统一。作者犹如用一条金线,把生活的碎珠精心地贯穿联缀起来,使之由散而聚,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这大约就是《谈时间》这篇小品文能在千字篇幅内打动我们的重要原因。
有味,有趣,是小品文佳作的一个共同特点。在《谈时间》这篇小品文中梁实秋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如椽之笔,把千字小品写得洋洋洒洒,生动有趣。文中既有希腊哲学家的小故事,也有对自己儿时的回忆,既引了古人的佳句名词,也录了外国诗人的诗句。真正说得上挥洒自如,随手拈来。作者正是在这样一种轻松自如的氛围里与读者谈天说地,把自己的知识、思想传输给读者的。这个功夫是我们应当认真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