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银杏》原文及赏析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①。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这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②,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的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时来为你欢歌; 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 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枒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你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伦; 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 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乎在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乎在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 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否,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③不是首善④之区吗? 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 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作于1942年5月23日,载1942年5月29日重庆《新华日报》)
郭沫若《银杏》赏析
托物喻志,是散文作品中常见的样式之一。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周敦颐的《爱莲说》、刘伯温的《卖柑者言》等,至于以松、柏以及梅、兰、竹、菊入诗明志,在古代作家作品中更是屡见不鲜。然而,以银杏为对象咏物寄兴,确如郭沫若文中所说“很少看到”。《银杏》也是一篇托物喻志之作,寄寓的是对自己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弘扬。这篇作品写于1942年5月,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正处于极端困难的年月,弘扬民族精神,喻意殊深。
取材新,开挖深,喻体与寓意联系紧密,物真情挚,是本文在思想内容上的重要特色。全文二十八个自然段,大体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七个自然段,先述说银杏的别名、特征,指出它有雌雄分株的“动物般的性态”,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在此基础上,赞咏它是“东方的圣者”,“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虽然在“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它还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了下来,是人间的“奇珍”,是“人间胜利的凯歌”。“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你。”文中字面上赞颂的是银杏,实际上隐喻我们这个古老的、坚韧不拔、万劫不泯的民族的民族精神。特别是说到“日本也有银杏”,但它只不过是中国“移植”到日本的“华侨”,点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久远影响,这更有振奋民族精神的寓意。
第二部分十一个自然段,赞颂银杏具有真、善、美的品性,进一层咏述银杏之值得喜爱的理由。作家从银杏的外美到内质、从四季不同的英姿到给人带来的多方面益处,特别称赞它“坚牢”、“庄重”、不避寒风霜雪,“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嶙峋而又洒脱”的姿态。真、善、美是人类独具的价值尺度,尽管我们不能把银杏的具体特质与民族精神作牵强比附,但联系文中所述德溢八荒而不骄傲等等誉美之词,我们还是不难领悟作品的内在意蕴。
第三部分六个自然段,述说银杏被人忽视以至被人忘记的厄运。对银杏的忽视,似乎是自古已然,从中国的经典到诗画,都“找不出” 或“很少看到”。但作家的真意却主要在讽喻身在“陪都”(重庆)那些“不辨菽麦的人”,他们数典忘祖,置国家民族命运而不顾,以至早已丧失了民族精神了。
第四部分,即结尾的四个自然段,抒写自己思念银杏的深情,希冀国人爱慕银杏,弘扬民族精神。文中说到银杏有忘记中国的“危险”。“隐遁”了民族精神,中国怎能不“危险”啊! 末句呼吁:“银杏,我真希望呀,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辞意殷切,表露出作家拳拳的深情
这篇散文在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诗化的情感。通篇用第二人称“你”,似在面对银杏,向它热切地吐露自己的心曲。例如:“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炽烈的感情溢于言表。但它又不失之于直露,每一句似乎都是在向银杏诉说,然而又意在言外,题深而旨远。读者读着这样的美文,自然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