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莘《王彦与八字军》原文及鉴赏
徐梦莘《王彦与八字军》
王彦既得卫州新乡县,即传檄州郡①。金人以为大兵至也,率数万众薄彦垒②,围之数重,矢注如雨。彦兵寡,且器甲疏略,疾战,辄不利,彦决围以出,其众遂溃。金人见彦所乘甲马独异,复尽锐追击③; 彦与麾下数十人驰赴之,所向披靡。转战十数里,弓矢且尽,会日暮,得免④。
他将往往复渡河以还⑤。彦收散亡,得七百人,保共城县西山⑥。常虑变生不测,夜则徙其寝所。其部曲曰: “我曹所以弃妻子⑦,冒万死以从公者,感公之忠愤,期雪国家之耻耳!” 今使公寝不安席,乃反相疑耶? 我则非人矣!”遂皆面刺 “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八字,以示其诚。
彦益自感励,大布威信,与士卒同甘苦⑧。未几,两河响应,招集忠义民兵首领如傅选、孟德、刘泽、焦文通等一十九寨,十余万众,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自并、汾、相、卫、怀、泽间倡义讨贼者,皆受彦约束⑨。禀朝廷正朔,威震燕代⑩。金人患之,列戍相望,时遣劲兵,挠彦粮道。彦每勒兵以待之,且战且行,大小无虑数十百战,斩获银牌首领、金环女真及夺还河南被虏生口(11),不可胜计。(以上系建炎元年十月二十九日)
王彦在西山聚兵,既集,常虑粮储不继。一日,尽发军士运粟。会奸人有告虏帅者,金人乘虚,遽以大兵薄彦垒,彦率亲兵乘高御之。众稍却,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且以强弩飞石齐发(12),金人方稍退。金人有死者,皆以马负尸而去。自此金人布长围,欲持久困彦,彦绝馈运者旬余(13)。彦檄召诸寨兵,大至,金人乃遁去。
《遗史》 曰: “金人时锐意中原,特以彦在河朔,兵势张甚(14),未暇南侵。一日,虏帅召其众酋领,俾以大兵再攻彦垒,酋领跪而泣曰: ‘王都统寨坚如铁石,未易图也! 必欲使某将者,愿请死,不敢行。’ 其为虏所畏如此!”
【鉴赏】
本文记述了北宋、南宋间的抗金名将王彦和他领导的 “八字军”的一段抗金故事。
王彦,字子才,上党(今山西长治县)人,《宋史》说他“性豪纵,喜读韬书”。金兵南侵时,他“赴阙求自试讨贼”,河北招抚使爱其才,擢为都统制。他因屡破金兵,威名远扬,东京留守宗泽曾召王彦到汴京商议,拟配合其大举北伐,终因赵构一心推行投降议和政策而受阻,王彦最后被解除兵权。
文章从王彦在新乡吃败仗写起。“既得卫州新乡县,即传檄州郡”。尽管经拚死战斗,失败了,但在当时一片主和声喧嚣的南宋,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线曙光。这段简略记述为后面义军刺字抗金作了必要的铺垫。
接着,作者详细记述了八字军产生的经过。八字军产生于王彦率领的义军处于最艰难的时刻,“赤心报国,誓杀金贼”是爱国将士用血写成的铮铮誓言,这八个字不仅刺在义军将士的脸上,更铭刻在日夜盼望恢复北方的人民的心上。将士们“弃妻子、冒万死” 以“雪国家之耻”,王彦及八字军的这种决心和英勇杀敌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坚持抗金斗争的北方人民的爱国热情: “未几,两河响应……十余万众,绵亘数百里,金鼓之声相闻”,“威震燕代”,“金人患之,列戍相望”,“大小无虑数十百战,斩获银牌首领、金环女真及夺还河南被虏生口,不可胜计”。
当然,八字军由弱到强不断取得胜利是与他们的统帅王彦身先士卒分不开的。接下来,文章具体地描述了王彦拼死作战的事例。驻守西山时,敌人乘虚而入,大兵压境,王彦“率亲兵乘高御之”,“众稍却,彦大呼贾勇,士众力战,且以强弩飞石齐发,金人方稍退”。最后,在各路义军的支援下,才将金人击退。
文章最后引用《中兴遗史》中的原文来评价王彦及其八字军在南宋抗金斗争中的地位和功绩: 金人被打得“未暇南侵”,酋领被吓得跪而泣曰 “愿请死,不敢行”。当然,王彦及其八字军到底未能恢复中原,抗金的大好局面最终被投降主义者所断送。然而,八字军舍身取义卫国杀敌的动人事迹却深深地铭刻在后世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