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既往不咎,宽以待人》原文

既往不咎,宽以待人

南怀瑾认为,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而他人犯了错,能既往不咎,不仅可以免除自己的厄运,还会因为宽容他人一时的狭隘和刻薄,在自己的前进路上搬掉一块又一块绊脚石;所以,人的所谓的幸运,是自己为自己谋来的,因为有意、无意中对他人一时的恩惠和帮助,常常拓宽了自己的道路。

孔子在《论语》中记载,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社应该种什么树?”宰我回答:“夏朝植松树,商朝植柏树,周朝植栗子树。植栗子树使老百姓战栗恐惧。”孔子说:“已经做过就不要再说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提了,过去了的事就不要去责备了。”

孔子主张“既往不咎”,即已经过去的事,就不要再追究了,就像人有了过失,教育了,认识了,改正了就好。这是宽以待人的一个重要表现。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人过去的错事,因此别人也不怨恨他们。”

苏东坡的《河豚鱼说》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南方的河里有一条豚鱼,游到一座桥下,撞在桥柱上。它不怪自己不小心,也不想绕过桥柱,反而生起气来,认为是桥柱撞了自己。它气得张开嘴,竖起颚旁的鳍,胀起肚子,漂在水面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飞过的老鹰看见它,一把抓起来,把它的肚子撕裂。这条豚鱼就这样成了老鹰的食物。

苏东坡就此发议论说:这条河豚鱼,“因游而触物,不知罪己”。即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却“妄肆其忿,至于磔腹而死”,真是可悲!

人非圣贤,一个不能宽待自己的人只会郁郁寡欢,一个太吝惜自己的私利而不肯为别人让一步路的人最终会无路可走;一个一味逞强好胜而不肯接受别人见解的人最终会陷入孤立;一个求全责备而不肯宽容别人一点瑕疵的人最终会成为孤家寡人。

宽容并不意味着对恶人横行的迁就和退让,也非对自私自利的鼓励和纵容。谁都可能遇到情势所迫的无奈、无可避免的失误、考虑欠妥的差错。所谓宽容就是以善意去宽待有着各种缺点的人,就像大海因其宽广而容纳了众多小溪,人若胸怀宽广必会大度而容人。

《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谓深得处世的奥妙。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家喻户晓,他以自己的宽宏大度制伏了叛军,收服了人心,不能不让人敬佩和赞许。

孟获是三国时蜀国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率众起兵反叛,诸葛亮奉命率兵去平定。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时,就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于是,下令对孟获只许活捉,不得伤害。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就这样七擒七纵,终于感化了孟获。

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常言说,事不过三。一般人忍让一次两次都可以,再三再四就有些按捺不住。但是诸葛亮却为了自己后方的稳定而对孟获捉了放,放了捉,耐着性子忍下去,并没有因为孟获的行为而放弃。诸葛亮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以德服人,以德报怨,使孟获心悦诚服,下定决心不再叛乱,为自己获得一个稳固安定的后方,使国内人民免于战乱之苦,同时也能逐渐积蓄力量以对付魏吴的觊觎和侵略。如果诸葛亮对孟获的傲慢无礼和不识时务无法忍耐,抓住之后一刀杀掉,那也就只能出一时之气,反而会激起其他各族人们的敌忾,竟起效尤,那么他就会疲于应付南蜀的叛乱,也就不会再有后面的北伐曹魏、六出祁山的壮举了。

人一定要学着去宽厚地待人,特别是他人犯错后能够既往不咎,这样做不仅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失,反而会使自己、他人都受益,利己利人。在中国古代,还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故事让人受益匪浅:

晋绰公执政时期,有个叫解狐的大夫,他为人耿直倔强,公私分明,晋国大夫赵简子和他十分要好。

解狐有个爱妾叫芝英,生得貌美体娇,如花解语,深得解狐的喜爱。可是有一次有人告诉解狐说,他的家臣刑伯柳和芝英私通。解狐不信,因为刑伯柳人很忠实。那人于是决定用计使刑柏柳和芝英暴露原形。

第二天,解狐突然接到晋君旨意,要到边境巡视数月。由于任务紧急,解狐连亲近的幕僚刑伯柳都没带,就匆匆出发了。

真是天赐良机,芝英不由心中窃喜。可是前两天她还不敢去找刑伯柳,第三天,她实在熬不住了,就偷偷地溜进了刑柏柳的房间,俩人正在房中卿卿我我、如胶似漆的时候,房门突然大开,解狐满面怒容,带着侍卫站在那儿。原来,他根本没接到命令要去巡边,而是就在附近躲了起来,一接到报告,就马上回府,果然逮个正着。

解狐把俩人吊起来拷打细审,得知原来芝英爱慕刑伯柳年轻英俊,就找机会勾搭成奸。知道情况后,解狐怒火更大,他把俩人痛打一顿,双双赶出了解府。

后来,赵简子领地的国相职位空缺了。赵简子就让解狐帮他推荐一个精明能干、忠诚可靠的国相。解狐想了想,觉得只有他原来的家臣刑伯柳比较适合,于是就向赵简子推荐了他。

赵简子找到刑伯柳后,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国相,刑伯柳果然把赵简子的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赵简子十分满意,夸奖他说:“你真是一个好国相,解将军没有看错人啊!”

刑伯柳这才知道是解狐推荐了自己。但自己是解将军的仇人,解将军为何却要举荐自己呢?刑伯柳决定拜访解狐,感谢他不计前嫌,举荐了自己。

刑伯柳通报上去后,解狐叫门官问他:“你来是因为公事还是因为私事?”刑伯柳向着府中解狐住的地方遥遥作揖说:“我今天赴府,是专门负荆请罪来了。刑伯柳早年投靠解将军,蒙将军晨昏教诲,像再生父母一样。但伯柳做了对不住将军的事,心中本就万分惭愧。现在将军又不计前嫌,秉公举荐,更叫我感激涕零。”

门官将刑伯柳的话通报上去。刑伯柳站在府门前等候,却久久不见回音。他正在疑惑难解的时候,解狐突然出现在门前台阶上,手中张弓搭箭,向他狠狠射出一箭。他还来不及躲闪,那箭已擦着他耳根飞过去了。刑伯柳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解狐接着又一次张弓搭箭瞄准他,说:“我推荐你,那是为公,因为你能胜任;可你我之间却只有夺妻之恨,你还敢上我的家门来吗?再不走,射死你!”

刑伯柳这才明白,解狐依然对自己恨之入骨,他慌忙远施一礼,转身逃走了。

解狐能公私分明到这种境界,宽容的心态颇值得赞叹。

天不言己高,地不言己厚,什么叫作比海洋还要宽广的宽容?故事中的解狐就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宽容的人,虽然有自己的原则和爱憎,但会以国家利益为重,会顾全大局,关键的时候甚至能舍去自己的私利而顾公利益。

所以在生活中,当我们的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发生冲突,友谊和利益不可兼得时,为了避免冲突,维持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考虑舍利取义,宁愿自己吃一点亏,在不伤及自己利益或伤及利益的时候,更要对别人抱持宽容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