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和为贵,多关注别人的需要》原文

和为贵,多关注别人的需要

南怀瑾认为,中国古人提出以和为贵有着深刻的含义。为什么要以和为贵呢?“和为贵”之“和”,按其本义是相对于“礼”而言的。在孔子看来,君臣父子,各有严格的等级身份,若能各安其位,各得其宜,使尊卑上下恰到好处,如乐之“八音克谐,无相夺伦”,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就是“和”。当然,“有礼”之“和”,与一般所理解的和气、和睦、和善、友好是有区别的,此“和”是指“无相夺伦”,即互不侵犯,相安无事,谐而不乱,后世则“和谐”常连用。

《论语》中说:礼的施行,以和谐为贵。以前圣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这里,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这一原则。倘有行不通的地方,只求和谐,不用礼仪来加以节制。

宇宙万物存在于和的状态中,没有和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古人用了一些非常浅显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如做汤,要用鱼、肉,还要有酱油、醋、盐、姜、葱、蒜等,按一定分量配合,用一定量的水和一定的火候,加以烹调,就能做出美味的汤;又如奏乐,只有多种乐器相配合,声音的高低、强弱,演奏的快慢等多方面才配合协调,才能有美妙的音乐。这样的多种成分、多种因素相配合,达到协调、和谐,才有事物的存在。相反,如果只是单一的成分、因素,如只有水,不断向锅里加水,没有别的,那就永远只是水;如果只是一种乐器,一个音调,那就只能是单一曲子,不成其为音乐。所以古人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即不同成分和因素的和谐配合才能生长;一切趋同,没有差别,就趋于死灭,难以为继。

从对宇宙万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可以知道,和不是单纯的理念,它是一种关系,是多种成分或因素协调共存的一种状态。任何事物都由多种成分或因素组成,在统一的事物内的各个部分、各种成分和因素,各占着一定的地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只有各个部分、各种成分、各种因素所处的地位恰当,事物整体才能达到和谐。如前所说的烹饪,各种材料的选择搭配一定要恰当,每一种材料的分量也要适度,不能多,也不能少,这样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奏乐也是一样。古人把这种情形叫作“各得其所”,即只有做到使万物都各得其所,才能达到和的目标。

所以,以和为贵不只是主观的愿望或态度,而是要实际地处理事物内部相关的各个部分、各种成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要研究事物各个部分、各种成分和因素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根据认识来进行调节,以求做到使各个部分、各种成分和因素都能各得其所。由于古人认识有限,尤其是对宇宙万物的认识有限,所以古人更认识到和谐的宝贵,像中国传统思想就主张应顺应自然,就是为了使人与自然和自然万物都能各得其所,在一切事物上做到以和谐为最高的目标。而和也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政通人和、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处处体现着人们对和谐的向往和追求。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王安石,在朋党纷争的政局中,一意推行新法,忽略人和政通,所以遭受了旧派势力的全力攻击,导致了推行新法的失败。

当时北宋旧派重臣名流,能否真诚接纳王安石变法,支持合作,本是一大问题,偏偏王安石个性也很偏执,自认“天变不足畏惧,祖宗不足取法,议论不足体恤”,不肯在变法的政策上有一丝的退让,也不设法与这些旧派重臣名流沟通,更不关注他们的想法和需要,一味地一意孤行。他甚至不能容忍接纳相反的意见,结果遭到这些人的全体围攻。

王安石变法本身是一件好事,但他丧失了“人和”的原则,因而使新法推行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加之旧势力的弹劾攻击,使新法的推行最终成为党派争执的口实,两者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境地,所以一旦旧派抬头,新法也就全面被废弃了。

王安石新法失败,除了对事过于严明无私,与他忽略“以和为贵”的原则也很有关,他考虑现状太少,轻视了旧势力的力量,加上人事上的诸多处理不当,埋下很多严重的隐患。

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很多时候适当退让一下,多关注别人的需求,并不就意味着自己吃亏。“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对社会的稳定与协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直接影响着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许多经典论述中,“和”就代表着和谐,像前面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更是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希望和睦、和平、和谐。而中国古代君子更加推崇“和为贵”,把它当作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极力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与和谐。

古时候有个叫陈嚣的人,与一个叫纪伯的人是街坊邻居。

有一天夜里,纪伯偷偷把陈嚣家的篱笆拔起来,往后挪了挪。这事被陈嚣发现了。那么陈嚣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

等纪伯走后,陈嚣竟然把篱笆往自己家这边又挪了一丈,使得纪伯的院子更大,自己的更小了。

天亮后,纪伯发现自家的地竟宽出了那么多,知道是陈嚣在谦让他,觉得很惭愧,之后主动到陈家,把多侵占的地统统还给了陈家。

试想,如果陈嚣发现后,要么不让,要么也同纪伯一样,偷偷多占地,两家的结局会是什么呢?人与人在交往中,一定要有一颗宽厚之心,即使他人犯了错,也不妨谦让一点,让对手自己去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他人犯了错,你不加以适当的谅解,那就势必让关系很快僵化,变成“势不两立”。

曹操的曾祖父曹节,以仁厚为人所著称。一次,邻居家的猪不见了,而此猪与曹节家里的一头猪长得非常像。邻居就找到曹家,说那是他家的猪。曹节也不与他争辩,就把自己家的那头猪给了邻居。后来邻居家那头丢失的猪找到了,邻居把曹节家的猪送了回来,并连连道歉。曹节也只笑笑,并不责怪邻居。

明智的人在与人交往中,大多追求和谐,包容差异。不明智的人,总是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强求一致,容不得有一丝差异,往往造成矛盾冲突。

“和”是一种思维,一种情怀,一种胸怀,一种气度,一种风度,更是一种境界。把“和为贵”的理念根植于你的脑海里,用“和为贵”的思想指导你的行动,人生就没有做不好的事,也没有处理不好的关系。